[《少年的你》背后,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近期《少年的你》热映,其中反映出的校园暴力引人关注,而悲剧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也引发了大众的反思与讨论。

影片中“坏孩子”魏莱的性格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她因为成绩不好而留级,父亲竟然一年都没怎么和她说过话,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她的悲剧。那么父母到底该如何更好地培养、教育孩子,为他们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傅雷用写家书的方式从生活点滴去教导孩子;实业家霍英东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勇气,早早将孩子送离身边;柳传志也曾经分享过他父亲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观念……好的家庭教育都有一些共通的特性,如与孩子平等沟通、尊重孩子的选择、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等。

因材施教,引导孩子自由发展

柳传志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对这两个孩子柳传志就采取了不用的教育方法。

大儿子柳林上小学的时候,柳传志还没办企业呢,就经常陪他一起玩儿。等到柳林上小学的时候,孩子要想考重点中学,虽然柳传志并不要求他非要上什么重点,但是为了实现孩子的愿望,提前两年就开始跟他折腾写作文。柳传志自己从小文笔就不错,想必也有自己的心得,折腾完了以后柳林的作文有很大的提高。而后如愿考上了不错的学校,过程中也离不开父亲的帮助。

女儿柳青基本就是“放养”,因为柳青上小学之后,柳传志已经开始从中科院出来创业了,几乎没有参加过她一次家长会。但做父亲的柳传志深知自己的这两个孩子性格的不同,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一样,追求的目标也不同,于是就尽量提醒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想清楚“你要的这个东西,是不是适合你”。

当初柳青想要离开前景很好的投行工作,入职滴滴,作为父亲的柳传志其实是担忧并且心疼的,因为创业出身的他深知做企业的艰难。但他也知道女儿也是很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便问柳青“是不是真的下定决心放弃平衡的生活,走一条更崎岖的路“,柳青表示下定了决心之后,柳传志也再没阻拦。

在与孩子出现分歧的时候,作为父亲的柳传志并没有武断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压在孩子身上,而是在需要时给予帮助,又能在必要时学会放手。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物,就像柳传志说的那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父母所做的就应该是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支持,根据不同的性格、情境不断去调整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这也是个值得一生学习的课题。

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

柳传志“说到做到”的做事风格在商界有目共睹,这一做法也贯彻到了家庭教育中。柳青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请父亲帮自己带一套学习资料回来,柳传志答应说绝对不会耽误。结果那时候已经在创业的柳传志忙于公司事务,将买资料的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回到家看到女儿失望的神情,柳传志当下自己打车去了书店,不巧路上还遇到了堵车,将近两个小时才回来,依然兑现了对女儿的承诺。

可能对很多家长来说,对孩子失信一次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于习惯于模仿父母的孩子来讲,一个错误的开端可能就会带来很多连锁反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要让孩子学会诚信守诺,父母就必须先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的每一个情境下,父母都需要与要求孩子一样要求自己,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在这样润物细无声之中实现的。

告诉孩子:正直比成功更重要

与成绩相比,柳传志更在意孩子品格的培养。他曾教导子女:“你们要是对人谦虚、平和、能做事情,就是给我加分的,说是我孩子,我一点也不紧张。”

而柳传志对孩子的这种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父母的影响,他的父母一直教育他要正直、善良,父亲曾对他说“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在特殊时期,柳传志家中已经十分苦难,但他的父母还是会力所能及地资助孤寡的老邻居,冒着危险去探望含冤友人的家属等等,这些都对柳传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后风雨起伏的人生中,柳传志的这种正直、善良也为他赢得了同辈人、后辈人无数的尊敬。成功固然令人欣羡喜悦,但因善良、正直而收获的友情、爱情和尊重,则将滋养孩子一生。

柳青曾回忆道“做人要正直,要善良,父亲既跟我们说,同时也给我们做了榜样。我觉得我的孩子要跟我学的地方,比如做人要诚信、要正气。”好的教育确实能对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产生深刻的影响。没有人会是完美的父母,也永远不会有最正确的教育理念,但我们总是能在优秀的家庭教育中找到共性,寻求借鉴,不断反思和学习,让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