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买更便宜?健身卡、英语班……警惕商家先套路后跑路】

您“双11”预付款买的商品发货了吗?是不是提前买的东西真的更便宜?或许看完这条新闻,您就要去关注一下您几千元的健身卡和上万元的英语班了。

前不久,新闻频道披露了广东、北京等地培训机构收取用户高额预付款后,“卷包跑路”的乱象。除了教育培训,很多行业都存在提前兜售服务,用优惠吸引消费者预先买单的情况,如何避免预付费“被套路”呢?看看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预付费的合同加上的“防火墙”。

北京修订“预付费合同指引” 覆盖所有预收费行业

2011年发布的《北京市预付式消费类服务合同行为指引》是北京市预付费领域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原本只包含健身娱乐、美容美发、洗车洗浴等个别行业,此次的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将适用范围扩展到了“所有预收费用后分次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合同行为”。

经营者租赁场地期限需明确告知

在约束范围增加的同时,此次的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经营者的“告知义务”包括:“租赁他人场地或者柜台的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标明租赁期限。”有法律学者就表示,此项规定一旦落实,可以填补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鸿沟,预防卷包跑的发生。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表示,很多的问题都是相关的,经营者房租可能只付了两个月,但是他的预收费可能收了两年,这样的话经营风险是非常大的。

7日内无条件退预付费 关店需提前告知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还明确,“消费者在交付预付费用后7日内,尚未使用预付费用接受服务的,有权无条件解除合同,经营者应一次性返还全部预付费用。消费者在交付预付费用后7日内接受经营者提供的免费体验或试用服务的,不影响消费者行使无条件解约权”。“经营者因停业或注销需解除合同的,应当提前30日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持续公示有关信息,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学者就表示,新版的“合同指引”更加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着积极的探索。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指引如果落实得好,在未来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有可能把“指引”的精华部分纳入到我们的法律之中去。

多地试水第三方资金监管 防范预付费风险

除了在合同的制定上下功夫,广东、山东、江苏等地也在探索通过风险保证金资金监管模式,从源头上防范消费风险,保障用户的切身权益。

山东荣成:杜绝“不退费”等霸王条款 对营利性培训机构监管加强

荣成市规定:全市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开设资金监管账户,并将一定的最低限额办学资金存入账户。作为第三方的银行则根据协议,对培训机构的资金流动实行限制,培训机构每个月累计支付资金不得超过最低限额的双倍。各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时间跨度不得超过3个月,并且必须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收退费制度,杜绝“不退费”等霸王条款。

截至目前,荣成市已有50所校外培训机构与银行签订协议并开通了资金监管账户。

广东:一次性收费跨度不超过三个月 借鉴经验 化解风险

今年新学期开学,广东省教育厅印发《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要求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的费用。开设并使用学杂费专用账户,足额留存学习保障金,保障其收取的学杂费主要用于教学活动。

广东省此举是借鉴了江苏省相关单位联合制定《江苏省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的经验。利用专用账户,规范收退费操作机制,实行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提取预警通报制,化解机构办学风险。

利用网贷平台 “预付费”成为“套路贷”

要求经营者主动公开经营信息,北京市在预付费合同上作出的修订,可以说给经营者在制定消费合同时戴上了“紧箍咒”;而山东、广东等地的做法则是对预收费款项的监管更加透明。

但记者同时也发现,就在各种规范逐步展开的同时,一些经营者为了能够让消费者预先买单,煞费心机,利用互联网玩起了危险游戏。对此,法律学者建议出台更加具体惩治措施,防止预付费的新型风险。

培训班关门,英语没提高,还贷太难了

今年9月,一家有着二十多年经营历史,在北、上、广、深拥有上百家分校的英语培训机构“韦博英语”突然关门,而不少消费者却是通过一封来自该机构北京公司员工的公开信才得知情况。信中称员工工资遭到拖欠,学员预付的学费也很有可能无法退还。尽管之后韦博英语负责人发表声明称对学员要进行安置,但大多数学员的知情权和求偿权受到了侵害。

除了不提前告知用户就突然关店,韦博英语的学员还表示机构利用合作的网络借贷平台来鼓动消费者提前支付高昂学费。大学生罗敏报名学费共计36800元,仅上了不到10节课就遭遇了尴尬处境,而在韦博关门后她还要承担35000元的债务。

大学生 罗敏:我觉得公司有诱导我贷款的可能,刚开始我不知道大学生不能贷款。我现在实习工资每个月只有一两千,还要还贷,是很难的。

贷款支付预付费行业套路满满,危机重重,呼吁立法更有前瞻性

像小罗这样,因通过网贷来支付高额预付费,遭遇卷包跑的案例近年来时有发生。有法律学者指出,以教育培训、健身为代表的行业存在周期长、非实时可兑现的特点,经营者利用网络借贷来让消费者预付费,很有可能成为使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套路贷”。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对消费者本身来说,他透支了自己的收入。对于商家来讲的话,它控制不了预付费网贷的来源,对于网贷机构来说的话,它也没有办法去监管商家提供的服务合不合适,会不会有退款的情况。所以它本身就是一个危机重重的这么一套组合,你一旦涉及到预付费,商家建议你使用网络来贷款,作为消费者来讲的话,尽量不要选择预付费的消费模式。

据了解,目前网络借贷的监管主体并不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法律学者就建议出台网贷预付费管理规定,遏制互联网金融风险。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这种贷款会附加很多条件,一旦双方出现纠纷,它会用相关协议,推卸商家的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消费维权也会更加困难。我们确实在立法方面要有前瞻性。

拼团买课享优惠?背后还是预付费套路

在缺乏监管和准入门槛的情况下,网络贷款很可能带来预付费的风险。

不仅提前买,还要拼着买?

在“网购潮”风靡的同时,记者还注意到,一些经营者利用拼团、团购等方式吸引用户从而进行违规预收费。本月初,记者在北京某商场外见到了名为“优胜教育”机构的招生人员在邀请行人扫码参加团购,称提供中小学生学科培训。

这位营销人员表示,享受完团购优惠后,之后的课程规划要进行“买断”。

起步买一年,学费上万元。据了解,早在去年八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文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优胜教育的做法,显然已经违反了政策的规定。

预付跨度不超3个月?培训机构:起步一年,两年加钱

为了遏制互联网可能带来的预付费风险,今年七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要求“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但记者发现,仍有经营者无视相关规定。

记者:你们现在这个年龄段是针对多少岁到多少岁的?

波比英语客服人员:听说课是2到8岁。

一年的话是1890,两年的话是2990。

记者:只有这两个交费的选择吗?

波比英语客服人员:一年是144课时,对,目前只有这两个选择。

有法不依,违规经营,必将受到惩治

法律专家表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有法不依,违规经营,必将受到惩治。目前,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六部门正在开展全国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案排查工作;于明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并重新提交相关材料。

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校外线上培训机构进行查处,视情节暂停或停止培训平台运营、下架培训应用、关闭微信公众号、依法进行经济处罚等。

(央视记者 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