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心理健康服务新路]

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少人因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解而导致失眠、抑郁等病症,心理健康服务日益重要。

如何让心理健康服务更接地气,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江西省精神病院从心理健康干预、精神疾病诊疗、康复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门急诊服务能力扩容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西省精神病院结合“奉人民为上、视群众为友、与健康同行”专项活动,主动转变门诊服务模式,建立以专病诊疗为核心的新诊疗模式和空间布局,提高门急诊医疗服务应对能力,在解决患者“看病难”的同时,实现了医院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激发了医院亚专科建设的新活力。

据了解,该院明确了有利于病人快速准确定位的特色专病及亚专科门诊模式,将专病门诊的设置细分为情感障碍、睡眠障碍、成瘾医学、老年科、儿少科等五类,不仅满足患者就医需求,而且激发了亚专科建设的活力,提升了学科竞争力;加强导诊分诊的工作,增加无假日志愿服务岗,快速引导患者及家属合理地选择就诊科室。

与此同时,该院优化了信息系统,协调专科专病医生的门诊排班,增加门急诊相关辅助人员配置,联合门诊、急诊、医技等多部门,建立和规范危急病人识别、诊治的相关工作流程,提高医院门急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日间医疗”满足就医需求

“心理热线只能够解决一般性的心理困扰,如果问题比较严重,达到了心理障碍的程度,则需要及时就医治疗。”江西省精神病院心理科主任刘桥生说,在心理病区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该院探索将部分住院服务转变为“日间医疗”服务,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了形式多样、经济便捷、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针对“无法长时间住院、无家属陪护、排除了‘四防’行为”的自愿接受心理治疗的对象,该院心理科为其提供日间的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及用药咨询服务,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心理科病床数不足的缺陷,满足更多群众的心理健康医疗服务需求。

据了解,该院日间心理诊疗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多媒体生物反馈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心理测量等多项服务。

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公众

据介绍,消极心情长期积压一旦得不到释放,轻则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在南昌市心理援助热线(0791-88330120)电话机旁,每天都有志愿者轮番守候,为“心里苦”的人提供帮助,纾解他们的烦闷心情。

南昌市心理援助热线是我省首条面向社会的公益性专业心理援助热线,开通有9年之久,365天无休,已帮助数以万计的人解开了“心结”。

江西省精神病院副院长陈海波表示,南昌市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全部是医院的专业医护人员,具备心理学、精神学科等相关学科知识,他们不仅善于倾听、循循善诱,而且在心理危机干预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对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服药,可有效地预防及控制疾病的复发。过去,有的患者家属把精神类药品当作救急药吃,患者发病了就给药吃,不发病就不吃药,导致规范服药率低、疾病复发率高。

“56名临床精神科医生每年平均要进入10至12个社区,一位医师每年来回奔波的路程达到2000多公里。”该院公卫科主任余雪虎表示,这支精防队伍由56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组成,分成4个点对点的技术帮扶精防服务队,每个队分片包干负责30至33个社区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分别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筛查、确诊、健康教育等工作。

“通过多年来的筛查诊断及评估随访工作,我们已基本掌握每个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总体情况并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治疗。”江西省精神病院院长魏波表示,精神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实现了患者信息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形成了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的闭环,让每一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服务管理,提高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报告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

专科联盟下沉优质医疗

2018年,江西省精神病院牵头成立了“江西省精神疾病专科联盟”,充分发挥精神专科医疗资源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形成了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

作为我省精神疾病专科联盟的牵头单位,江西省精神病院在精神疾病治疗方面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向成员单位提供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业务指导、疑难病例讨论、业务培训和健康教育等服务,对成员单位开展讲座、出诊、查房、带教,为基层培养了一批能胜任精神卫生工作的医护人员和专业防治、管理队伍。

魏波表示,江西省精神疾病专科联盟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卫生人才向下流动通道、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和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格局,极大地满足了我省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需求。(过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