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形成家庭养老、社区助老、机构照顾相结合多层次的养老护理...

我们要通过总结试点地区建立起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推动资源优化整合,特别是促进社区家居护理能力,推动养老机构和养老产业的发展,从这一个实践当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在重点的标准制定,筹资机制和服务供给方面,多做一些研究。目标是要逐步的形成家庭养老,社区助老,机构照顾相结合多层次的这样一个养老护理体系。

12月8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在 三亚 财经国际论坛 全球格局变化下的应对与抉择 上如此表示。

周延礼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

周延礼表示,据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跟踪调查显示,我国不能完全自理老年人口占10.18%,其中重度失能占2.19%,中度失能占1.54%。轻度失能占6.45%,也就是说我国现阶段,有10.18%的老人需要家庭和社会提供不同等级,不同强度照料服务。其中2.16%重度失能老人,对长期的照顾,护理需求是最大的。

周延礼还提出四点建议:一、相关部委间要加强经常性沟通。定期不定期的要召开一个工作会议进行沟通交流,保证我们出台的阶段性政策能够得到贯彻落实。

二、要加强评估和服务标准建设。特别是在失能鉴定评估方面,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国际上有一个指数Barthel指数,把它作为失能评估依据。

三、要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机制。建议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风险多元化长期护理保险均衡和可持续的筹资机制。

四、发挥商业保险机制有效补充作用。

以下为周延礼发言实录:

周延礼: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下午这一节关于商业健康保险,以及大健康事业发展。我准备演讲的题目是商业保险助力长期护理保险,积极应对大健康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特别指出,积极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阳逻,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我们有很多关于养老的政策出台,包括商业健康保险如何参与医养结合,在养老体系当中如何发挥作用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这些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完成的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刚才主持人也特别强调了,因为再过二十年左右,我们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压力非常大。

为了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做好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我们今天研究这一个题目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这既是落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年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9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时,对养老保险这一项工作都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部署,在加强和改善民生这一个部分当中,特别强调要完善养老护理体系,因此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完善养老护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是因老年疾病或伤残导致的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而需要入住专门的护理机构,并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的护理时,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通过一种机制予以补偿的保险制度安排。长期护理保险不仅可以提供资金的补偿,还能够以实物的方式兑现保险的责任。

下面我讲几个问题,第一加快落实长期护理保险工作任务时不我待。一是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依据联合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10%的标准,就标志着是进入老龄化这一时期。我国在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2000年为起点,21世纪将会持续的是中国老龄化时代。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老龄人口,规模绝大,增速超快和高龄化明显的特点。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当中,特别强调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的数量最多,老龄化的速度最快,应对老龄化的任务最重。总书记也同时强调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妥善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的福祉,需要我们花大力气进行应对。

二是需要护理老年人口数量庞大。据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跟踪调查显示,我国不能完全自理老年人口占10.18%,其中重度失能占2.19%,中度失能占1.54%。轻度失能占6.45%,也就是说我国现阶段,有10.18%的老人需要家庭和社会提供不同等级,不同强度照料服务。其中2.16%重度失能老人,对长期的照顾,护理需求是最大的。

三是要加快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持续的增长和老年人老龄化程度的快速步伐加快,对失能,半失能以及其他失能精神智障者也会进一步增加,对这一群老龄人群长期照顾社会需求也不断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这方面用地政策,包括用地建设管理,还有一些财税政策等这些制度的安排。其中包括内外资企业合作开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事业,这也是国家积极鼓励的。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的总课题组,有一个研究报告,就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是2014年撰写的。预测到2030年和2050年,我国失能老人分别将达到6168万和9750万。这一个数字说出来大家都感觉到非常震惊。针对这些未来可能发生的失能老人的护理保险,也要事先做好政策储备和制度安排。

四资金保障是老年长期护理制度可持续的基础,为了保障失能老人能够获得稳定的,长期护理服务,除了要提供充分,优质的照顾服务资源外。还要从资金上对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提供保障,根据国际经验,除了主要由国家提供资金救济型和普惠型长期护理制度之外,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也是当务之急。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政策和制度实践当中都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二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状,2016年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指导意见,之后在河北承德,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上海徐汇区等三个市区,开展了一些试点工作,之后又在江苏南通,江苏的苏州,浙江的宁波,安徽的安庆,江西上饶,山东青岛,湖北的荆州,广东广州,重庆,四川成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什盒子市等十五个社区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2017年这些城市的试点工作都出台相应文件,先后开展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险覆盖人群也超过了3800多万。最新的数据接近4000万。

主要的问题现在存在于一个是资金筹集方面,保障范围,资格认定和待遇给付方面有一定共性,但试点地区也有不同的规定和特点。比如保障对象范围和口径设置不同,大多试点地区以参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为主。基本所有试点地区以参保者失能状态为前提,可以获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条件设定试点地区之间还有相当大差别。条件比较宽松的地区,比如说南通和荆州,他们没有设置投保人年龄,如果在其他的日常生活当中的能力低于一定分值或者是符合保险相关条件的,就可以申请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而上海规定的是60岁以上的这些人员。

三是给付方式与标准反映参保者最终受益结果,目前试点结果来看给付方式和标准性失能登记不同有根本的差别,同时也是照顾方式方法有一定关系。开展试点的地区绝大部分满足指导意见政策性要求,护理登记和服务提供方式的等级政策规定各地还有一定差距,需要符合基本支付水平,总体控制这些要求。现在这个基本支付水平,总体控制是要求在70%左右。但是各地的保障水平差别比较大。

四是目前的试点地区给付均以服务为主,采取的比例以报销和定额包干形式进行补偿,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采取直接支付现金方式。

最后一点是第三点,要做好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政策建议。这里我想强调是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这一个工作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是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些要求的。我们要通过总结试点地区建立起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推动资源优化整合,特别是促进社区家具护理能力,推动养老机构和养老产业的发展,从这一个实践当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在重点的标准制定,筹资机制和服务供给方面,多做一些研究。目标是要逐步的形成家庭养老,社区助老,机构照顾相结合多层次的这样一个养老护理体系,针对这些情况,我想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相关部委间要加强经常性沟通。因为涉及到财政部,医保局,民政部,卫健委,银保监会,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部门之间出台的政策,我们要有一个相应的对接,定期不定期的要召开一个工作会议进行沟通交流,保证我们出台的阶段性政策能够得到贯彻落实。

二、要加强评估和服务标准建设。这里面标准主要是针对建设失能,鉴定评估标准和服务规范标准。特别是在失能鉴定评估方面,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国际上有一个指数Barthel指数,把它作为失能评估依据。这一个方面我们总的分析评价,我国的这一情况由于评估的维度和权重差异导致评估结果有些不可比性,评估工具有地域性限制,特别是在服务标准上,大部分地区都发布了长期护理险服务项目,响应指导意见,制度构成的整体要求。总体情况来看还是符合当前的要求,但是下一步我们要在积极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与这方面,我们这个保险公司也制定了一些标准,这两个标准我们融合进行对接。也希望加强服务标准建设,国家出台的政策和商业保险公司政策,应该有机结合。

三、要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机制。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筹资主要是医疗保险这方面一些制度和财政资金。所以在这方面基金很可能面临超支风险,建议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风险多元化长期护理保险均衡和可持续的筹资机制。

四、发挥商业保险机制有效补充作用。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编辑:陈颖)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