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拔河照片” 记录新中国第一代学龄前儿童的快乐时光_新中国第一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过上了全新的生活,而那些年月里的点滴光影与开心笑容也都被以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了下来,成为永久的美好。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一张老照片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学龄前儿童,这被定格的一刻在今日看来分外可贵。

收藏之巧合

《东北画报》里刊发着这张老照片

这是著名历史文献家、沈阳晚报文史顾问詹洪阁收藏了三十余年的老照片。照片中,6个孩子正在参加拔河比赛,他们紧紧拽住绳索,使出全力,身子都不禁向后倾斜,更富感染力的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刻画出最无邪的童趣时光。

这张照片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被其深深感染。詹洪阁说他自收藏起也是对其爱如至宝,同时在心里也打起了一连串的问号:照片是在哪里拍的?是什么样的背景场合?这些孩子都是谁……

但很快,一个巧合来了,令詹洪阁喜出望外。

他收藏的1950年1月发行的《东北画报》当中,赫然登着这张“拔河照片”!

更多的信息

他们是沈阳保育院的孩子

照片是被刊发在题为“儿童的天堂”专题里的,通过文字描述我们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东北儿童育幼情况。“为了减轻在工作中的父母的负担,为了使儿童们受到更良好的教育,托儿所、保育院在东北各地大的工厂、企业、机关已逐渐推广起来。这里我们介绍四个儿童的天堂和乐园——东北局托儿所、沈阳市保育院、东北第一育才小学、东北人民政府机关小学。这里数百个天真活泼的儿童,他们在教员和保姆的看护与教育下,每天游戏,学认字,学画,学唱歌、舞蹈等。这里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分成大小班,每天学习一个小时到四个小时,最小的则不学习。孩子们的饭食是多种多样的,且富有营养。通常的食品是牛奶、大米、面包、馒头、饼干、奶油、鸡蛋、肉类、蔬菜,此外还有各种水果及糖果等。”

这段文字包含了不少信息类内容,让我们借此一瞥当时的儿童育幼情况。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祖国的花朵”的照料也是非常贴心的,孩子们玩得好,吃得好,在托儿所和保育院过着非常快乐的生活。

画报专题里,这张“拔河照片”的图片说明是“保育院的儿童在做拔河比赛”,拍摄者是梁枫。除了这张照片,一并刊发的还有育才小学孩子们做早操、保育院儿童户外游戏等多张照片,共同构建出当年孩子们的童年时光剪影。

同时,巧合的是,收藏者詹洪阁与照片拍摄者梁枫还是好友。詹洪阁说,梁老已经去世,生前二人是忘年之交,两人还曾一同参加过沈阳晚报组织的活动。梁枫是很有名的摄影师,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任随军记者,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全国第四届文代会代表。这张老照片的拍摄者是梁枫,也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

寻找其主人

希望把这张照片送给“孩子们”

有了这本画报作为依托,“拔河照片”的背景逐渐清晰起来。

据詹洪阁分析,由于该本画报是月刊,加上孩子们身上的衣服是冬装,由此推测可能拍摄时间为1949年12月;根据孩子们当时的年龄推算,如今这些照片的主人们应该是七十五六岁左右。有了越来越多的线索,另一个想法随之萌生——

寻找照片的主人们!

今年“十一”前夕,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家国记忆老照片展览上,詹洪阁特意把这张“拔河照片”放大冲洗,进行展示,一是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儿童生活情况进行展示,第二个用意则是寻找当年照片里的这几个孩子。展览中,很多观者也是对这张生动的老照片喜爱有加,连连赞叹。

在日前接受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采访时,詹洪阁也表示,希望照片的主人们能够看到这张照片,更想把照片复本送给他们珍藏或者是让他们的亲属、子孙看看这张珍贵的老照片,也欢迎大家拨打沈阳晚报新闻热线96009—1提供相关线索。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姜虹文并摄

相关资料均由詹洪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