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察:姥姥有话要说]

□王宇

《没有胳肢窝可怎么生活啊》是我的女婿李瑾送给他的儿子、我的外孙李俊言最好的礼物。外孙已经七岁了,这七年里,我一直陪伴着他。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激发了我对孩子的重新认识,也让我重新回到了“现场”。

记得看到外孙的第一眼,世间所有的美好似乎都汇集到了心里。我抱着这个肉乎乎的小家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我要弥补没有陪伴多多女儿的这种缺憾,我要陪着外孙,让他度过一个快乐而不孤单的童年。

外孙还不会讲话、不会走路这段时光,和别人家的孩子并无异常,但探索欲望特别强烈。

一次,我正在给孩子冲奶粉,一转身,人不见了,听见厨房里有动静,急忙跑过去,看见他拉开橱柜,拿出一把菜刀,一边挥舞,一边侧目而视。我把菜刀从他手中哄下来,将他领进客厅里,自己又去冲奶粉,一会儿又听见保姆在嚷嚷,我急忙奔向厕所,只见外孙趴在马桶边,一只手快速地搅动着水花,一脸兴奋的样子,像是在说,这种玩法多么有趣啊。我立即将他抱起,他咯咯地笑了。顷刻间,我觉得自己的担忧、焦虑和疲惫不知所终。

这样或“惊悚”或快乐的精彩戏码每天都在上演,有时候颇让人忍俊不禁。他虽然不言不语,但世间的一切皆装在心里。这个时候,孩子与成人沟通交流的方式不是语言,而是行动和心灵。我设置的一个前提是,只要没有危险,就让他尽情去探索,去发现。

外孙两岁会讲话了,不是一个字、一个词地往外蹦,而是整句话、整句话地说,变化日新月异。有时,我的大脑还真无法适应他的节奏。一天,和孩子遛弯,他走在前边,漫不经心地说:“外婆,我和你说件事,我有儿子了。”我一下子被这雷人的话击懵了:“什么时候有的?”他转过身,很认真地说:“一个小时前。”我问:“谁生的?”孩子回答说:“我呀!”翻看《没有胳肢窝可怎么生活啊》,我发现这样的话他也和爸爸讲过。当时我问:“你的儿子在哪里呀?”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在北极。”我问:“他一个人住吗?”孩子说:“是的,他生活能力很强,他自己什么都会。”我听了,暗自好笑,这幻想出的儿子一出生便被送到了北极,与北极熊为伴,该有多么坚强,真是哪吒般的存在啊。然后,我看着走在前边的外孙,感觉自己是老朽了,很有些“瞠乎其后”的意思。

外孙到了会说能跑的阶段,延续着他的探索精神,同时开始编制着梦幻般的世界,构建自己的未来。有时候听者亦惊亦哦,莫不感觉惊奇,有时候甚至会被带入到他创造的情景之中。

在带孩子的时候,我越来越发现,一个崭新的生命从开始只能仰卧,到可以爬行,然后直立行走,这个过程充满酸甜苦辣。但是,一个孩子如同一颗种子,从黑暗的泥土中诞生,告别了无知和蒙昧,用羸弱的身体迎候生命的旭日,这又是值得欣慰的。

在我的概念里,外孙的成长过程并不奇特,普通而平常,但这一切都属于他自己。对我这个姥姥而言,留在记忆里的都是美好的,都是些做梦也会笑醒的趣事,即便有一些疲惫和艰难,也早被雨打风吹去。可谓一切过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拉杂几句,算是《没有胳肢窝可怎么生活啊》这本书的补充和注释吧。

《没有胳肢窝可怎么生活啊》

作者:李瑾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