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级是利大还是弊大?人大代表建议恢复留级制,教育部回应来了】

留级是利大还是弊大?人大代表建议恢复留级制,教育部回应来了 2019-12-13 14:28:43 教学帮

我国自从宣布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小学初中就取消了留级制度。开始,对这个制度,绝大多数人都是持积极支持态度,这是因为,在此之前,一些学校和老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就采取大比例留级的办法,进行重复教育,引起人们的普遍反感。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实行不留级制度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一些开窍比较晚的学生,因为不能留级,导致只好不断升级,基础不牢,到了初中就读不下去了。辍学的学生中,不少学生属于这种情况。所以,近年来,恢复留级制度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那么,实行留级制度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应该说,之前的留级制度,弊端很大,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历过那个时代。很多并不差的学生被留级,而一些太差的学生反而不会被留级。因为那个时代,用考试成绩考核教师评价教师是被允许的,所以,有些教师就把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留下来,留着下个学年成为优生,占优的几率要大很多。

那些真正的差生,无法提升的差生是不会被留级的,因为转差是非常难的一件事,而中等生留了一级,最起码可以保证不会差。这就导致很多不该留级的学生被留级。

对于特别差的学生,有两个方法,一个就是推上去,一直升到毕业,不管了。另一个就是一直留级,直到孩子厌学,家长也烦了,岁数也大了,也就自动辍学了。

所以,这样的留级制度是不能恢复的,那会打击一大部分中等生,对学生的成长不利。但是,实际上,一刀切地不允许留级,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迟开的花朵”,如果允许留一级,忽然开窍了,真的会影响到这些孩子的一生。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允许留级,但必须制定一个具体的操作规范,不能随意留级。留级应该由家长提出申请,老师根据学生成绩审核,最后报学校批准。家长申请,老师的审核,学校的审批,三方缺一不可。这就是把留级的相关因素都考虑在内了。同时,严格控制留级比例,这样的留级制度是可以存在的。

任何制度都不能走极端,留级制度也不例外,要么不得留级,要么放开留级,都是不可取的。今年以来,有人大代表向教育部提出建议,恢复留级制度。

近日,教育部对这项建议进行了回复。教育部认为,留级制度社会各界看法不一,争议较大。留级生往往被贴上差生的歧视性标签,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留级挤占了义务教育资源,所以原则上不鼓励留级、跳级。

教育部的回复没有走极端,留下了空间,“原则上”不鼓励,但并不是绝对不可以。所以在回复中,教育部把这个政策,留给了具体实施义务教育的县级人民政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政策。也就是说,不鼓励留级,但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制订政策,允许留级。

教育部在回应中还认为,小学升初中已经取消了小升初考试,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划片招生,这是体现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学校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彻底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要以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为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保证教学质量。

言下之意,只要课堂质量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也就不用留级了。但是,学生是有差别的,这是永远存在的,所以,是否应该留级之争会一直进行下去。

朋友们认为应该恢复留级制度吗?欢迎留言交流。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