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坑娃”保健品莫手软 坑娃

据法制日报报道,近年来,为给孩子在身高、智力、健康等方面提供助力,不少爱子心切的家长将各种儿童保健品送进孩子口中。然而,一些不法企业、商家也抓住了家长这种心理,以非法添加、虚假宣传、非法传销等各种手法骗取消费者的钱财,致使儿童保健品市场出现各种乱象。专家指出,正常发育、合理进食的孩子并不急需保健品,保健品服用不当反伤身。

“老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这是流传于一些商家间的不成文共识。当然,在守法、诚信经营的基础上,“银发经济”和“儿童经济”的壮大和崛起无疑是好事。但部分保健品商家偏偏动了歪脑筋,把“一老一小”当成了“唐僧肉”,赚钱不择手段、毫无底线,频频挑衅法律,触犯众怒。

近年来,在“共治”的思路下,社会逐渐掀起一场打击“坑老”保健品的“全民战争”,并取得累累战果,一些昔日不可一世的保健品巨头轰然倒下。如今看,这场“全民战争”来得正是时候,不仅远未到收兵的时候,而且需乘胜追击,像严打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一样严打针对儿童的保健品乱象,让不法商家成为“过街老鼠”。

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提出要开展特殊食品监管专项行动,聚焦“一老一小”,加大对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抽检力度。但事实上,针对儿童保健品乱象的整治力度依旧偏软,社会对保健品“坑娃”问题的关注远远不够。以媒体报道为例,揭露保健品“坑老”骗局的报道车载斗量,而曝光保健品“坑娃”乱象的则较为稀少。不法商家已变换行骗对象,整治矛头也要随之转移。

保健品“坑老”、“坑娃”颇具相似性。在行骗心理上,“坑老”利用的是老年人对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的抵触和恐惧心理,而“坑娃”利用的是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焦虑心理;在行骗手法上,虚假宣传、非法传销、过度消费等伎俩屡试不爽。很多家长能辨别“坑老”骗局,却上了“坑娃”的套路,一旦陷入不法商家精心设计的陷阱,总有“被宰”的。

整治儿童保健品乱象不缺经验,缺的是行动。在这方面,完全可以把严惩保健品“坑老”骗局的做法拿过来,除了对家长要进行正确宣传引导,大力普及保健品知识之外,更要多管齐下对违法违规者进行严惩。比如,以社会共治思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家庭、学校、社区、部门、组织等有序参与进来。特别是要利用好媒体的监督功能,只要骗术被及时充分揭露,再狡猾的骗子也无处可藏。

老人和孩子是特殊群体,需要社会共同关心关爱,本不该成为不法保健品商家的“猎物”。因此,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常识的普及,提高社会公众和监管者的保护意识。(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