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儿多【——饮食消费方式的变化见证时代变迁】

“吃了吗?”这句全国通用的打招呼方式,一度是邻里之间对于对方是否填饱了肚子而表达的关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饮食文化的多样化,今天,一句“吃了吗”,演变成为一种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儿的寒暄。

从1949到2019,时光走过整整70个年头。这段时光不长却惊艳了世界。

70年巨变的中国,其艰苦奋进的非凡历程和开放繁荣的惊人成就浓缩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饮食消费方式的变化始终与时代同行。

从填饱肚子到吃出文化

今年66岁的颜鲜宁阿姨对上世纪70年代后期北京市政府推出的红、黄、蓝三种取奶票记忆犹新。1978年女儿出生,鲜奶只保证三周岁以下婴儿和重病人、外宾及专业人员特需的供应。她作为被照顾的新妈妈,获得了婴儿专用的红票,每日供奶一斤半。

“拿到牛奶我要煮沸10分钟才敢给孩子喝,因为那时候是奶站挤奶工徒手挤奶,罐蒸后徒手灌瓶,总是不放心。”颜阿姨说,“孩子喝完的瓶子,我都要用白开水涮一下自己喝。”

即便如此,颜阿姨也非常知足,因为她小时候根本就没听说过喝牛奶这档子事。她清楚地记得上世纪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60年代,还在长身体的兄弟姐妹们都是面黄肌瘦,吃饭问题总困扰着父母。家里所有的食物都定量分配,妈妈用小秤把粮食称好平均分配给孩子们,怕孩子偷吃就把蒸好的窝头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把土豆埋在炉灰里,餐桌最有味道的菜肴来自那几口咸菜缸,好不容易得到几只鸡蛋还被编了号……

苦涩的经历如今成了令人感慨的回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吃饱吃好已经不能满足颜阿姨一家的需要。这时,颜阿姨也开始琢磨中国传统饮食的养生和保健文化了。

如今,颜阿姨家的餐桌上,菜式多样、荤素均衡,各色乳制品、有机粮食蔬菜和时令瓜果成为全家人的日常饮食标配,吃少、吃好、得安全健康成为一家人的饮食理念。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改革开放后,我国不仅解决了百姓吃饱饭的问题,而且正从“吃饱”向“吃好”转变。一组来自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调查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饮食观念的变化——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食品工业产值忽略不计,物资短缺是主要需求特征;改革开放20年后,食品工业总产值942亿美元,主要为主食加工与基础原料,解决温饱的国民更关注食品安全;2008年,食品工业总产值6500亿美元,副食与方便食品获得发展;到2017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16502亿美元,安全与健康的食品成为主要需求,食品安全与营养安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从吃大锅饭到私厨进家

还有一周就是妈妈66岁的生日了,高静涛打开爱大厨App,给记者看她选择的1999元家宴套餐。预约信息填写完成后,生日当天,平台会推荐厨师上门服务。

以前家人聚餐,多是在外下馆子,妈妈总是唠叨:“上班忙,一来不及做饭就点外卖,休息日了还要在外面吃饭,什么时候能一家人坐在家里吃顿饭?”高静涛对自己的做饭技术很没信心,才想到请个大厨上门做家宴的主意。厨师采买食材的费用和服务费算下来一共1999元,6个凉菜10个热菜,还有汤羹和饭后甜点,她觉得省心又划算。

颜阿姨知道了女儿如此大手大脚,过惯了节俭日子的她直摇头:“年轻人赚钱多,也想开了,过去我们吃饭‘斤斤计较’,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其实吃什么不重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才是目的。”

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上班的高静涛,工作忙起来经常顾不上吃饭。各种外卖App成了她的加班伴侣。

很多外卖平台不像实体餐饮店那样有营业时间,加班到深夜来一杯咖啡成为她的习惯。在周末孩子上补习班后,她还会叫个下午茶“偷得浮生半日闲”。“妈妈那个年代吃饭是为了不饿着,现在,饮食是我们放松身心、体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在追求味觉享受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注重饮食本身传递的生活理念与态度。”高静涛说。

在互联网、物联网和物流配送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外卖餐饮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爱大厨、回家吃饭等提供私人厨师到家服务的App也层出不穷。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餐饮业运营效率,老百姓在消费过程中更注重服务和体验。

从一切凭票到买遍全球

13岁的小睿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零用钱,最近他在天猫国际比利时馆下了一单,买了一盒GODIVA巧克力,花了200多元,这是他准备送给姥姥的生日礼物。“有了互联网,世界都缩小了,可以动动指头就能吃到全球美食。”

这在小睿的姥姥颜鲜宁看来有些神奇:“家里的餐桌,有时候就像世界地图,一块三文鱼,来自遥远的挪威;一罐啤酒,来自德国;前段时间孩子还给我买了一箱西班牙橄榄油。”

姥姥回忆起年轻的时候,在计划经济很长一段岁月里,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票证。那时,居民们购买粮油,都用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并到专门定点门市部排队购买。由于食品、物资缺乏,供应时间仅有几天,每逢年关岁末或节假日,街道上到处可见排着长队购物的人群。“成人每月供应28市斤粮食,4两油,1斤肉。家里人口多,往往熬不到日子就得拿着粮食口袋去粮食局排队买粮。副食和肉更是少得可怜,那时候如果有人在肉铺或者糖业烟酒单位上班,可是牛得不得了!”颜阿姨说。

改革开放后生活越来越好,家里有了余粮,副食也逐渐丰富,在女儿五六岁的时候,颜阿姨托关系用150张外汇券购买了一台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17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达到616.5亿美元,20年来增长了15.2倍,中国已成为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

“中国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更多的进口食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的饮食文化也走向了全球。”颜阿姨说。如今,家里的冰箱早已换成了双开门,容量大了不少,但里面还是被塞得满满当当。

□本报记者 冯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