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非小事,警惕心肌炎!——李春晖大夫科普系列

专家简介:李春晖,北京和睦家医院急诊科/内科主治医生,临床医学学士,内科学硕士。

感冒又称急性鼻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更为常见。多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引起,临床可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咽痛、发热、咳嗽等,绝大多数呈自限性(自限性的意思就是疾病能够自动缓解直至痊愈)。所以,许多人在生活中出现感冒时并不重视,甚至继续负荷工作、劳动或者高强度运动等。然而,感冒看似平常无奇,但绝不可疏忽大意,因为感冒有可能秒变“致命杀手”——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早期研究曾显示,在柯萨奇病毒感染暴发期间,其感染的患者中约有3.5%~5%或可疑或确诊心肌炎。很多人或许就要问了,小小的感冒为什么会跟病毒性心肌炎扯上关系呢?

大家都知道,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是什么——同样,也是病毒感染。所以,当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感染人体后最初引发感冒症状,而后进一步发展,出现心肌炎。感冒并发心肌炎的病因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病毒直接损伤机制、病毒持续感染引起异常免疫机制,以及自身免疫力改变等。可引起感冒症状的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各种病毒也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体,所以,如果在感冒期间不注意休息、过度劳累、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病毒则更容易侵袭心肌,从而引发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甚至侵袭新生儿,但更青睐年轻人。据统计,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40岁以下占75%~80%,并以20~30岁居多。虽然感冒中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只有5%,但发生后其严重性一点都不容小觑,因为发病后可以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是年轻人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临床表现方面,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症状也千差万别,但多数表现为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和心肌受损症状。

前驱症状:类似于感冒,主要有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为首发症状,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但是许多患者早期仅有低热、明显乏力、不思饮食或伴有轻度腹泻,这些症状可持续3~5天或更长,多被患者忽视,常不是其就诊的主要原因,但却是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线索。

心肌受损: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后的数日或1~3周,出现严重乏力、胸闷、心悸、头晕等,体检可发现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的表现。

在治疗方面,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避免运动、休息以及一些对症的药物治疗。所以可见,病毒性心肌炎并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而是对症处理,以改善症状、缓解病情。另一方面,心肌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心肌细胞如果受损死亡数过多,就会造成心力衰竭,预后不良。早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一般经过严格的休息,补充营养、药物治疗后大多数可以治愈。若治疗不及时,病毒性心肌炎会迁延不愈,严重会引起心功能衰竭、心肌病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最有效的干预方法还是预防发生和及时治疗。

在预防方面,主要是预防感冒的发生,心肌炎的产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病毒的感染导致的,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自身遭受病毒的侵扰。对容易感冒者平时应注意增加营养,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此外,感冒期间应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卫生。

在及时治疗方面,患者如能对病毒性心肌炎症状做出判断而尽早就医非常重要。感冒并发心肌炎的患者早期可无明显典型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被忽视。大约50%以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前期都有感冒病史,因此早期很难区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一旦出现胸闷、心慌、气短、气急、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以及心前区疼痛不适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做病毒学检测、心电图、血常规、心肌酶谱等检查,以确定是否患上了心肌炎。

总之,虽然大多数感冒都是小事,但也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出现胸闷、气短等可能提示心脏问题的症状时就更需要加大警惕了,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防止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及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