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正式启动】

南方网讯(记者 刘灏)12月14日,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该活动由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首批联盟成员来自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40余所大学的50余家院系,覆盖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管理学等多个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相关学科。

启动仪式上通过了《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章程》。中国政府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中国中东学会会长杨光被推选为联盟顾问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被推选为学术委员会主任。

为了体现联盟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联盟设立联席理事长,首倡单位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教授以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教授等担任联盟联席理事长。

开幕式上,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陈有志致欢迎辞。他说,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粤港澳大湾区等在内的国家战略的顺利推进,都离不开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有力支撑。中山大学作为一座拥有厚实文化底蕴、肩负厚重使命感的大学,在国别和区域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多学科优势,积累了丰富经验。基于这样的优势,也基于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发起联盟倡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一件利于国家、利于学生,也利于学科建设的好事。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秘书处主任、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罗林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国别和区域研究是中央领导站在世界发展大势和民族复兴大局的高度所推动的一项国家学术工程,目的是为了满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建设对全球国家和地区本土知识的现实需求。自教育部2012年在高校启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建设工作开始,经过七年的建设基本完成了“全覆盖”的要求,建成一批覆盖此前研究空白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了高校智库的特殊优势,为国家对外交往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他说,国别和区域研究发展方兴未艾,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已被国家列入急需的“五类人才”,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成立正当其时。他期待各位专家继续关注支持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门人才培养,更多高校参与到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中来,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知识和智慧。

中国政府前中东问题特使、联盟顾问委员会主任吴思科寄语本次联盟。他说,作为一个在外交战线老兵,深知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在当今大国外交当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正走向世界的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对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当前,中国对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还远不能适应党和国家的战略需要,与中国的大国地位还不相匹配。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养是当前高校的一项历史性使命。他说,联盟的成立就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为交流人才培养经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最终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高端人才的需要,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事业的需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联盟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朱佩芬表示,当前时代是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中国正在从“面向世界”进入“走进世界”并进而“引领世界”的历史崭新阶段,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是搭建“民心相通之桥”的重要基础,是时代赋予大学研究机构的使命。她表示,北二外愿与在座的各兄弟院校一起,努力搭建区域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努力汇聚彰显国别特色的研究骨干力量,努力加强校际研究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外语类院校深化国别和区域研究的途径,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落脚点,努力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作出应有的贡献。

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联盟联席理事长余江教授在发言中称,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的启动会全方位提升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必将在推动各大高校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而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则相对匮乏,其中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情和文化的人才尤其需要得到补充。目前,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对外发展战略需要,培养大量具备跨学科、综合性和宽视野的复合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国别和区域研究已被明确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五大学科方向之一,意味着外语学科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培养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历史使命。鉴于此学科方向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宏观视角加以筹划至关重要。他提出应该积极探索构建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途径,实现语言学、国际关系学及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交汇融通,以培养出具有宽口径、广视野、站位高的复合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院长、联盟联席理事长常晨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的国别和区域研究走在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的前面。但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迫切性愈发凸显出来。当前,国内很多综合性大学以及外国语类大学都将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为了促进正在和将要实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院系之间的交流,倡议发起高校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院系联盟这一平台,旨在以构筑常态化机制,推动人才培养实施主体——各院系之间开展经验交流与培养合作。期待这一平台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发挥互学互鉴的精神,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希望未来能够吸纳更多大学、更多学科的参与。

会上,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还就如何加快高校各院系在“新文科”背景下开展跨学科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的改革,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发展好联盟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取得重要共识。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培养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作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在2019年10月初,依托国际翻译学院向全国兄弟院系发出成立“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的倡议,获得积极反响。联盟的成立,一方面将有利于丰富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人才培养内涵,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在国别和区域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多年来依托多学科多语种的优势,凭借“国际事务系”和“丝路班”等平台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联合主办方“一带一路”研究院作为中山大学着力打造的文科大平台,重点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研究,为国家战略需求建言献策。

12月14日下午,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同期举行。参赛选手达170余人,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该比赛作为联盟成立的配套活动,以早期发掘在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的苗子,激发他们更大的研究兴趣,投身于宏伟的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轮,选手们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新时代大国特色外交、文明互鉴等话题展开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