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这对花甲之年的老两口 靠小卖部养活智力障碍的孙子18年|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宁田甜

核心提示

孙子自小是智力障碍患者,母亲不堪压力离开了他。父亲也因再婚无力再照顾他。

但爷爷奶奶却从未放弃过他。靠着一个小卖部以及捡废品的微薄收入,他们已把孙子养活到了如今的18岁。

一路走来,他们遇到了很多好人。

能不要房租就不要的房东、捡来废品特意给他们的邻里、几年如一日有好吃的工作餐都拿给他们的爱心车长……

命运多舛,但爱心无限。

虽然这个孩子不懂得这个世界的寒与暖,但,他却被浓浓的爱包围着。

近日,带着对这一特殊家庭的牵挂,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探访他们,近距离感受这则真实故事中的冷暖。

探访:“他是个人孩,是我们家的血脉”,再苦再难也不能放弃

郑州市管城后街和管城西街交叉口东20米路南22号楼一楼靠近小区过道的地方,就是孩子爷爷奶奶经营小卖部的地方。

10月16日,天气寒冷。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来到这个闹市中的偏僻街道,经多方打探,辗转找到了他们的“家”。

在这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见到了孩子的爷爷张平,今年65岁,奶奶常秀兰,今年66岁。

这个小卖部仅有10平米大,爷孙三人就挤在这间临街的简陋房里。

记者惊讶得知,他们租的这间房目前因为改造,房门没有了。老两口平时都是从唯一一扇窗户那里通过,一家三口就靠爬梯子进出。

记者爬上去后,进到了他们的“家”。家徒四壁,天花板基本全部掉皮。唯一的一口锅和上下铺床,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张平说,他们老家是周口太康县符草楼乡汪正行政村人。18年前就在郑州做小生意。孙子就是在郑州出生。但患有脑瘫后,籍贯是外省的孩子母亲离家至今未归。这些年,都是靠他二老把孩子养大。

“他是我家的血脉,是个人孩,咋样也不能放弃。不然,良心上都过不去。”张平说,这些年,好吃好喝的,都留给孩子。再苦再难,他们也会坚持下去,“能坚持多久是多久。”

张平说,孩子今年18岁了,虽然智力有缺陷,但白天跑出去玩,晚上却知道回家。

感动:连续4年他都往小卖部送餐,同事和他一起献爱心

郑州车长孔龙知道这件事后,数年来同家人坚持扶助这位孩子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单位送的加餐从来不自己吃,而是拿回来,连同家里多余的生活用品以及衣物,一同送到小卖部中,数年如一日,从来没中断过。

线路同事得知孔龙的事迹后,纷纷省下自己的那份加餐,委托孔龙带回去,职工们经常自发地把不用的衣服及生活用品带到调度室,帮助这个不幸的孩子。

现在在郑州275线路调度室里,经常看到大家熟练的打开冰柜里的保鲜盒,把自己的加餐放进去!

张平说,这么多年,很多人帮他们。有的捡来废品给他们,有的拿些衣物来,有的送饭。尤其是房东,这么多年,知道他家里困难,房租能给多少算多少。实在拿不起也没事。

“房东原来是个老先生,现在是他儿子。俩人都是好人。”张平说。

背景新闻:无论谁放弃你,爷爷奶奶都不会

10月15日晚,跑完最后一趟车回到调度室的郑州275路公交车长孔龙像平常一样把单位下午的加餐从冰柜里拿出来打包带好。

不过他并没有径直回家,而是走向了家里楼下的小卖部,他并没有买什么东西,只是把饭盒一放,说了句,“热一热让孩子吃吧” ,然后才转身回家。

经常在下班后去一趟小卖部,已经成了孔龙近四年以来的生活习惯。

不仅仅是这样,孔龙和他的家人还常常把一些衣物、日常生活用品带到楼下的小卖部中!

大家平时都是从小卖部购买东西,那么为什么孔龙要来送东西呢?

这背后,原来故事感人!

孔龙的行为,同事究其原因,才知道,原来这家小卖部里有一名身患脑瘫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在得知孩子的病情后因承担不起巨额的医疗费,选择了离家出走,而这一走就是14年。

孩子的爷爷奶奶可怜孙子,卖光了所有的家产给孩子治病,为方便给孙子看病,一无所有的老两口无奈之下拖着年迈的身体,从老家周口来到了郑州,租下了这间位于管城区的10平米小房子(管城回族区管城西街22号楼一楼)。

爷爷经营小卖部,奶奶则外出捡卖废品,由于租住的房屋是套房中的一间卧室,没有厨房和卫生间,一家人平日里经常吃个馒头就是一顿饭,加个咸菜就算改善生活,上个厕所更是要到院外马路边的公共厕所,生活十分不易。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