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人才战略高地 打造经济智力引擎】

由企业破产改制组建而成的江西蓝翔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翔重工),从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蜕变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填补了萍乡市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的空白。

以“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关乎企业生死”为发展理念的江西安源通风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源通风),引进院士团队,入选首批省“双千计划”项目,企业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破除以往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的禁锢,寻求高科技、人才资源等高端要素支撑度过阵痛期和蛰伏期,最终得到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在萍乡经开区不断上演。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该区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精神,出台了《经开区“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扶持政策十八条》《经开区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方案》等人才政策,着力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广聚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工业转型、创新发展。

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萍乡经开区有数家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如何在不改变企业现有生产资源的前提下,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经开区和企业家将目光锁定在“科技+人才”。

建立人才工作领导体系。坚持党管人才要求,建立党工委会人才工作议事机制,调整充实区党工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区党工委统一领导、党群工作部牵头抓总,其他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出台“一位区领导、一个部门、一套培育方案、一张培育进度表”的“四个一”帮扶制度,并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区属单位党建工作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

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突破各地依据受教育程度、学校头衔、获奖情况、专利论文等传统评价机制,综合考虑人才独特性,与岗位匹配性,企业发展契合度等方面,以弹性、灵活的方式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促进创新成果转换。

精准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针对该区亟待转型的传统机械制造企业,经开区与企业通过多方渠道与全国知名院校对接,精准引进产品研发团队。蓝翔重工与中国矿业大学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发“岩巷钻装锚机组”获评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安源通风自2015年与安徽理工大学袁亮院士团队签订技术创新团队以来,研发了第三代基于多重过滤碰撞的湿式除尘风机,除尘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矿产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研发了隧道施工除尘系统,在高铁、高速公路、水电工程项目中广泛应用;该团队与安源通风合作推进的“工业粉尘治理技术创新团队”,成功获批江西省“双千计划”首批创新团队。

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和科技资源充分利用;开设高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行柔性管理;打好情感牌,争取萍乡籍人才支持家乡经济发展,立足本土培育高层次人才。萍乡经开区多措并举,为人才引进培养搭建了坚实平台。

强化“政产学研”合作。率先在全省搭建了集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科技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等为一体的服务于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的“产学研平台”。作为萍乡唯一一家获批的江西省第二届人才类示范点,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平台共有12名专家教授常驻萍乡,累计引进或转化高校成果56项,开展了60余次专场技术对接会,产业合作项目28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500余项,引进院士1名、博士48名、高级技术人员1000余人,合作项目累计创造近160亿元的经济效益。

2018年12月20日,萍乡市人民政府、安源通风与安徽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矿山粉尘治理与装备制造产业列为战略合作重点,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转化机构。这是萍乡经开区“政产学研”合作的又一突破。

加强人才柔性引进。萍乡经开区贯彻落实“双千计划”,根据全区企业实际,积极引导申报。在市科技局、区经贸局的积极推动引导下,2018年12月,袁亮院士牵头的“工业粉尘治理技术创新团队”成功获批江西省“双千计划”首批创新团队。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危岩博士牵头的高科技团队先后领衔一批科技前沿项目投身经开区创业。基于萍乡工业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资源配置层次相对较低,对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尚不成熟,经开区采取柔性引进方式。根据“项目制”管理方式,研发中心设在经济发达、科研实力强的一线城市,根据市场导向研发新型产品,在萍进行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

整合萍乡籍人才资源。利用多方资源对萍乡籍在外专家梳理、引导,就重点产业集群、环境优势和发展潜力进行宣传,召开会议对接人才与企业,切实发挥桥梁作用。设立“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请三回驻深圳办事处”,挖掘在深发展的乡友、校友、战友资源,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工作精神。萍乡市德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杨启清、萍乡市慧成精密机电有限公司黄若及江西蓝翔重工有限公司李凯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转变政府人才工作职能

尚贤者,政之本也。萍乡经开区进一步厘清人才工作职责,积极转变、优化政府职能,在行政干预上做“减法”,在人才服务上做“加法”,在政策优化上做“乘法”,全力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

行政干预上做“减法”。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工作机制,通过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灵敏触角,精准对接高层次人才。大力推行人才工作简政放权,减少行政指令对人才工作的过度干预。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高校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走科技大开放、借脑引智创新之路,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科技竞争力获得了量和质的井喷。

人才服务上做“加法”。强化政府在人才工作中的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利用政治上、组织上的资源优势,为人才引培提供全要素服务。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以项目为载体培育、使用人才,进一步提升园区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能力。近年来,萍乡经开区共兑现科技创新政策奖励资金近1000万元,企业获得上级扶持资金近亿元,项目资金获批额度约占全市的30%。

该区全社会研发费用占GDP比重达2.57%;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41家,约占全市比重的48%;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增加值60.06亿元,占全区比重的53.5%。目前,园区已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2家,省级创新技术联盟3家,省级创新协同体5家,省级知识产权(专利)孵化中心1家。

做好专利申请引导及保护工作,该区拥有专利的企业数量达到企业总数的70%以上。目前拥有萍乡市唯一一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8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政策优化上做“乘法”。2011年,该区就出台了《关于印发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扶持政策 的通知》,在研发投入、知识产权、高企培育、科技研发、品牌创建等方面扶持企业,全面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为人才引培创造良好软环境。

确立“一位区领导、一个部门、一套培育方案、一张培育进度表”的“四个一”帮扶制度。为企业度身订制一企一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重点向有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倾斜,加大人才引培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李 舟 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