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安宁论坛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也得到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国家原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原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云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倪慧芳,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中央原秘书长、博雅闻道考试与评价技术研究院院长高拴平,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原司长王炽昌,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赵亮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国家督学张志勇,光明日报《考试》杂志原主编、高级记者唐旬,云南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普孟涛,博雅闻道考试与评价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洪晓等特邀嘉宾受邀出席开幕式。

此外,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晓军,北京大学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专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蒋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战略管理系主任焦豪等专家学者,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春骅,中共昆明市委常委、昆明市政府副市长胡宝国,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蒋坚桥,四川省米易县副县长唐晨,四川省米易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杨元斌,中共安宁市委书记张勤勋,安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尹贵生,安宁市政协主席耿玉立,中共安宁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张宏斌,安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忠昌,中共安宁市教育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雪飞等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有关领导以及全国各省、市、县知名高中学校代表,地方政府、教育系统、教育相关科研机构等单位领导、代表,安宁市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市属各学校(含民办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共五百余人。

开幕式由中共安宁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王胜章主持。王书记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共安宁市委书记张勤勋首先致欢迎辞。他提到安宁历史人文荟萃,从杨一清到杨慎,全民尊师重教的传统源远流长,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安宁人不懈地追逐着更加美好和灿烂的明天。他希望能借本次论坛的召开为契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安宁的教育办得更好。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中央原秘书长、博雅闻道考试与评价技术研究院院长高拴平表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及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决心、信心与行动。博雅闻道与安宁的合作旨在更好地满足安宁市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端、优质、多样性教育的需求。他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够进一步改变安宁乃至西南地区的教育面貌,推动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

中共昆明市委常委、昆明市政府副市长胡宝国表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安宁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扩大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聚集昆明,他们思想和学术上的大交流、大碰撞将有力促进昆明的教育事业更好发展。他也希望通过展示昆明和安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办学环境,能够吸引全国各地更多的优秀学校和教师到昆明和安宁来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合作办学。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春骅指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教育的短板和不足,坚定信心,深化改革。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补齐教育短板,着力攻坚克难,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全省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随后,部分与会嘉宾共同上台参加启动仪式,国家原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宣布论坛启动。

论坛特邀报告部分由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专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蒋承主持。

国家原总督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以本次论坛的主题“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引,系统总结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分享了他对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以及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看法。

刘利民会长表示,中华民族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包括因材施教在内的等一系列的教育理念,不仅对我国传统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对现代教育也有启迪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取得的成就和基本经验,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教育的魅力和智慧。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属性原则,也就是我们办的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什么人,发展什么样的教育都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属性。从办学方向来看,也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导学生从小爱党爱国爱人民,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刘利民会长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加快向我们走来,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已经正式开启。在智能时代教育的格局、学习模式和育人需求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教育教学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学校将由封闭走向更加开放,学习将从被动走向主动,学生将由知识获取走向全面发展。因其智慧的特征我们要利用智能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构能力和合作精神,实现更加多元、更加精准的评价,促进人的个性化和时代发展。

刘利民会长强调,利用人工智能教育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内容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生化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的内在品质,实现公平的而有质量的教育,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换言之,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地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可以提升教学教育教学质量。人工智能也将赋能学校,改变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的空间,提高学校的服务水平,形成更加以学习者、以学生为中心的这种学习环境。人工智能也将赋能教育治理,改变治理方式,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资源配置的精准化,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服务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志勇以“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为题,从高中教育的发展方位,培养体系、育人体系、评价体系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全面深刻地向与会嘉宾阐述了目前高中教育的发展全貌。

张志勇教授表示,研究高中教育,必须深刻掌握普通高中发展的指导思想。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三大任务: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基础。因此我们心里不能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上大学。

张志勇教授指出,新高考改革,就是为了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升学通道,高考不再是入学机会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合的大学的竞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教育必须要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我们的普通高中将进入分层分类发展新阶段。

张志勇教授强调,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育人质量,但育人质量不等于升学质量,也不等于少数孩子升学的质量,我们必须要把它看做教育质量的新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是教育的细胞,教育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激活和解放学校教育这个细胞。建设更富活力的高中教育生态环境可以从六个层面着手:学校自组织化、课程教学集智化、学习社区化、发展平台化、教育全域化、治理合作化。

论坛主题讲座部分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中大数据实验室主任助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思思主持。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月霞围绕“普通高中课程的新进展新突破”主题发表演讲。她从“高中课程修订的背景、高中课程修订的突破、高中课程实施的挑战与建议”三个方面向与会校长和老师们介绍了高中课程修订的有关情况。刘月霞主任表示,课程改革需要两次转换:一次是课程方案到课程标准到教材的转换;二次是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到教学的转换。她强调,教学这么一个大的系统的里面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目标、内容、活动、评价,所以教学改革要把四者有机的统筹起来,我们未来的教学改革要关注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清华大学江西招生组负责人余京智围绕“一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作了主旨演讲。他向大家分享了清华大学当前的人才选拔模式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他表示,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这个底色要打好。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流的人才,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学校传统和特色的地方。没有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就很难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本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安宁论坛共为期两天。11月3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流高校的教授专家、招生组代表以及全国各地知名高中校长代表还将围绕“高考改革”“高校招生”“学生培养”等话题展开深入对话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