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田为校 为农民智力“加油”:

盂县藏山翠谷的田间学校

学员们在山西冠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山西乐蜂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教授养蜂技能

 沿着平坦的水泥硬化乡村路前行,盂县苌池镇小独头村两侧的农田已经完成了秸秆还田、旋耕和深松作业。走进藏山翠谷景区,刚刚修建好的阁楼、野营房进入眼帘。穿过游客接待中心、景区里连栋温室大棚和日光温室大棚,便来到了职业培训中心。

 一间多媒体教室门口,“我们农民自己的学校”字样清晰可见。教室里,桌椅板凳整齐排列,投影仪、电脑等设备一应俱全。“在这里,学员们可以进行理论学习,室外就是大家实操的‘练兵场’了。”盂县鑫森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藏山翠谷景区负责人刘飞说。

 在我市,像盂县鑫森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这样配备有培训中心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很多,他们建立起农民“田间学校”,为农民授课,教农民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智力加油站”。

 农民变教师 你教我学收获多

 12月5日,平定县柏井镇的百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办公楼里,二三十位农民在合作社理事长刘晓亮的带领下,一会儿在二楼科普教室学习各种中药材的特性和用途,一会儿在一旁的中药材文化展示室里了解我国古代十大名医,学习丰富的中药材文化知识。“到了冬天,大多数中药材进入休眠期,田里没什么可看的,我就召集起农民们在教室学习,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刘晓亮说。

 入冬后,田地变得一派萧瑟,而“田间学校”异常热闹。农民们或坐在培训教室,听农业专家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或来到田间实际操作,增强技能,大伙儿抽出难得的空闲时间忙着“充电”。“田间学校,其实就像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在这间学校,老师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农民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出谋划策’。”市农广校校长闫立新说。

 近年来,我市积极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引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农民授课。这些“教师”中,大部分是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他们本身就是农民,最了解广大农民需求,是联系组织农民的“牛鼻子”。市农广校围绕我市各区县农业主导和特色产业,与这些“牛鼻子”联合,在田间地头开展属于农民自己的技术培训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1所省级挂牌田间学校,每所学校均有设施齐全的培训教室、田间实践基地、一系列管理制度等。

 在中药材科普教室里,一排排货架上摆放着各种中药材切片,上面贴有标签,标注着各种药材名称。一侧墙面上挂着一张中药材科普图,图上有陈皮、罗汉果、补骨子等中药材的照片,每一张照片右下角有二维码,来学习的学员只要打开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看到各种中药材的名称、药性、种植需求等信息。

 “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容易让人记住,比拿着书本讲有意思多了。”从盂县西烟镇赶来学习的中药材种植大户杨志东笑呵呵地说,通过在这里学习,他了解了更多的中药材,而且知道哪些中药材适合当地种植,为今后发展留下重要的参考信息。

 花式教学 易学易懂获点赞

 “刚刚参加完我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班,没过几天又接到通知说有全市田间学校的观摩交流会,俺赶紧报名参加。抓住每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山西乐蜂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慧忠说,“田间学校”可不光是坐在教室里听课,还能田间操作、外出学习、观摩交流、座谈,形式多样。如今,我市的“田间学校”形式越来越丰富,培训的内容涉及种植、养殖、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农民认可这种形式,报名参加的积极性高,有的还跨县区报班。

 随着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也步入到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拐点。随之,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些情况对农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举办培训班、组织观摩交流、外出参观学习……在市农广校的指导下,我市各级田间学校精心组织策划,采取不同形式让新型职业农民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实操技能。

 位于平定县锁簧镇陈家庄村的山西昱欣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山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挂牌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这几日,来这里学习的农民络绎不绝。田间学校的农技员把学员进行了分组,有的在实验基地大棚内学习绿色防控技术,有的在室外的果园里学习水肥一体化技术,有的在培训室里学习理论,还有的在农产品检测室里学习农产品溯源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大家学习完后,把各自的问题带回课堂自由讨论,并且说出讨论结果和预防方法,农技人员进行总结。“通过农民与农技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启发教学,让农民学得快、记得牢,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农民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闫立新说,通过传统模式的课堂授课教学,加上实践操作和座谈交流,激发了学员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这几年,我市的各级田间学校转变教学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实践为手段,以农民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在说说笑笑中为农民普及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深受农民喜爱。

 “要我学”变“我要学” 农民学习成习惯

 “遇到什么问题,打开交流群,或者点击‘云上智农’APP学习软件,找到相关的专业和信息,就可以及时解决遇到的难题,随时学习,随时提高自己的技能。”盂县启耀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南秀斌说,做职业农民,学习必不可少,要富“口袋”,得先富“脑袋”。

 “这种方式真的是太好了,内容太实用了。以前也有类似的培训课程,但没有互动,大家都没兴趣。现在这种方法大伙都很喜欢,老师对我们也特别热情,很有耐心,我们都抢着报名。希望这种形式的课程能多开点儿。”参加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班课后,市富塬林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五元高兴地说,这次培训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线上课程通过“云上智农”APP学习,线下课程有理论授课、实践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一年四季,从种到收,不同时间段,都可以打开手机学习交流”。

 近年来,我市依托农广校系统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别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一批农民“田间学校”。以田为校,通过内容丰富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促进了全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

 我市各级田间学校,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针对不同农作物特点,精选培训内容,开设相应的玉米、小杂粮、中药材等课程,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推广方式,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宣传农业知识。“根据农民需要,不定期开课,有时在教室,有时在田间、有时入户指导。只要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我们就开设课堂,探讨解决之道。”山西昱欣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彦恒说。

 “通过培训学习,我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上有了新突破。”闫立新说,不少农民通过学习,掌握了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土肥水管理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回村后又教授给其他农民,这种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化,也成为农民增长技能的习惯。

 下一步,我市积极引导农民田间学校规范快速发展,整合各类人才与科技、教学资源,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农民学员设计问题、组织活动,助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焦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