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国智慧的讲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落实这一指示,已有许多专家学者从加强文物保护、拓展展示手段、深化文物研究、开发文创产品等方面对此展开论述。不过,由于缺乏遗产地、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基层单位具体工作经验,专家学者对博物馆讲解工作的重要性论述较少,实际上,遗产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在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和探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就是一个突出的实例。

讲解工作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个重要方面。《遗产地讲解培训教程——以秦陵博物院为例》(田静著,三秦出版社2019年10月版)指出,博物馆讲解是博物馆依据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以馆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为依托对象,通过口头交流或相关的技术手段,运用引发观众高度注意的方式,针对多样化的观众群体进行智力开发,并为之提供愉悦体验、审美感受,实现其认知能力增长的博物馆业务活动。讲解员直接面对观众,是搭在观众与文物间的一座桥梁。

做好讲解工作,离不开一支业务素质高、事业心强,并且具有对文博事业充满热爱和“工匠精神”的讲解员队伍,而锻造这样一支队伍,并使之薪火相传、长盛不衰,靠的是热爱博物馆的情怀和坚持不懈的讲解员培训工作。该书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馆40年来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凝聚了几代文博工作者的心血、汗水、智慧和思考。

全书具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内容的丰富性。作者在书中详尽地把秦陵博物院培训工作的整体面貌呈现给读者。对于同行来言,这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学习资料,可以“学而时习之”,有利于提高讲解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同时,这又是一份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总结,有利于同行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参考学习。

第二,贯穿始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近年来,博物馆学发展突飞猛进,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相应地在博物馆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如潘守永教授在丛书总序中所说:“当代博物馆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和教育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成为博物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讲解员培训工作,正是完善博物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该书记载了秦陵博物院从工作实际和讲解员实际出发,按照博物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细致周密坚持不懈地进行这一工作的全过程。作者在概论中明确提出,秦陵博物院旨在通过专业、严格、规范的培训,让社教人员成为中国智慧的讲述者、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中外交流的促进者。这是新时代对博物馆和遗产地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对社教人员发出的新呼唤。把讲解员培训与宏大目标联系起来,凸显出一种大格局、大视野。

第三,细致入微的“工匠精神”。作者在书中指出,遗产地讲解既是业务工作,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项专业技能。既然是专业技能,那么为了提高讲解员群体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就需要千方百计地对讲解员进行多方面“精雕细刻”,同时激发讲解员自身的学习欲望和潜能。我们从书中得知,除了集中培训,秦陵博物院还运用内部评比、相互切磋、外出交流、参加比赛、“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等雕琢讲解员们的“工匠精神”。正因如此,该馆“累计完成重宾接待任务近万批,从无差错”;在历年全省、全国讲解员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次培训虽然不足以让受训者在行为方式上改变很多,但或多或少能内化为一种观念、意识和力量,日积月累坚持下去,终究是一笔财富”。期待秦陵博物院为传承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探索出更多更有新意的路径。

 

(作者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