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视问政【2019全国新生儿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5月23日-25日,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主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和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继续教育部承办的“2019全国新生儿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4位编辑部编委、通讯编委以及388名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内容丰富,涵盖了新生儿呼吸支持、营养支持、感染、神经免疫、早产儿管理及学科交叉等领域,为与会代表献上了一场学术盛宴。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教授姜毅主持,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华新生儿杂志》主编冯琪做开幕致辞,感谢所有编委为杂志的发展付出的辛勤劳动,同时杂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稿源来源还是质量上都有提高,杂志影响力不断扩大,每年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参会人员不断增加,会议学术内容丰富,深受代表欢迎,杂志也将为搭建一个高水平的新生儿学术交流平台不断努力,希望大家携手共进,开创未来!随后,承办方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继续教育部主任钟京梅也做了开幕致辞。《中华新生儿杂志》冯琪主编做开幕式致辞

本届会议特邀了新生儿领域众多专家,会议亮点纷呈。在新生儿呼吸支持方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教授封志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阐述了PHC对新生儿肺保护的应用现状、PHC对早产儿肺损伤和脑损伤的影响,以及PHC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争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教授史源回顾分析了所有相关研究,认为有关CMV与HFOV疗效差异的随机对照研究很多,但在病死率和BPD发生率等主要结局之间的差异性很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朱建幸介绍了2018年NICHD研讨会形成的BPD定义和诊断标准的新共识,对BPD的干预热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于早产儿的管理,众多专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随着早产儿出生率和存活率的不断提高,其生存质量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早产儿的营养支持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目前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宫外生长迟缓、神经认知发育障碍和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早产儿生后早期开展营养支持对保证适度生长非常重要。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教授庄思齐详细解读了最新的2018年儿科肠外营养指南新生儿部分。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教授杨传忠对于极、超早产儿早期肠穿孔手术还是保守治疗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童笑梅强调了早产儿随访体系的重要性,并从理论结合实际,介绍了早产儿随访体系的管理,以及介绍了早产儿随访网络的建设,希望所有新生儿医护人员予以高度重视。

在新生儿感染方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教授吴本清对CRBSI的防治进行了讲座。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严超英在讲座中强调了新生儿GBS感染的预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姜毅回顾分析了大量文献,对先天性CMV感染的诊疗进展进行了讲座,介绍了2017国际孕妇及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预防、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在新生儿神经免疫方面,随着目前罕见病的诊断面临疾病种类多、诊断周期长等多种挑战,近7000种罕见病中约80%为遗传所致,常规基因检测因报告周期长达4-8周,无法满足危重症患者的诊断需求。众多疑难危重病例的快速诊断将有利于判断新生儿猝死的原因、减少医疗纠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周文浩教授对高通量测序(NGS)和基因组学在新生儿临床的应用进行了讲座,通过举例介绍了不同疾病的诊断思路。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冯星教授进行了胎儿水肿诊治的讲座。

随着疾病的发展,学科交叉性在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及转归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婴幼儿期运动技能的变化源于中枢神经的成熟。早期救治成功高危新生儿的远期预后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儿家属关注的重点问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教授黄真从康复医学的角度进行了高危儿早期康复评估与干预的讲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肖媛媛针对临床常见新生儿皮肤问题及处理策略进行了讲座,感染性、过敏及炎症性皮肤病需注意皮肤清洁、干燥,许多皮肤疾病需要多学科共同合作。医学统计学是临床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学科,目前使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对相关研究进行鉴定、分析、提取信息,最终得出综合性结论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在此类研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教授李雪迎从研究设计、文献检索与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和统计分析的角度,对荟萃分析中的方法学进行了讲座。

为了提高青年医师写作水平,本次会议特别举办了青年医师学术论文写作沙龙,通过专家讲座、病例点评和讨论的形式,帮助青年医师缕清思路、分析撰写文章中的问题,以撰写出好的医学学术论文并能顺利发表。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部主任姜毅主持了本次沙龙活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学系副研究员邹霞从医学论文统计学要求和常见错误两个方面进行讲座,对临床研究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资料收集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果的表述以及统计分析中常见错误展开论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教授、本刊资深编委、顾问李松以如何撰写一篇好的临床医学论文为题,以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临床医学论文的书写为例,从文章的前言、对象和方法、结果、讨论、文题和摘要、参考文献六个部分详细讲述了每部分应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撰写。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部编辑刘卫华针对作者来稿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强调了稿件撰写和投稿中的注意事项,作者在写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介绍了方法却缺少相应结果,结果中缺少统计学数据,在结果中讨论,讨论内容脱离研究结果等。同时,以具体文章为示例,由本刊编委北京友谊医院教授崔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何振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刘俐担任点评专家,从文章的设计和撰写的角度,和参会学员分析、探讨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次学术研讨会受到参会代表的好评,并且专家与学员们形成了良性互动,就学习的各项内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各位代表均认为此次会议内容新颖活泼,密切结合实际,对临床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学员们提出应定期举办此类学术研讨会的建议,从而探讨新生儿医学的新进展,本次会议在《中华新生儿杂志》编辑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继续教育部、所有编委、参会代表、支持厂家的共同努力下胜利召开。  发送邮件至zhengwu@thepaper.cn申请加入澎湃政务号或媒体团 特别声明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