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不能只“去小学化″,更要”幼儿园化_幼儿园去小学化到底去的什么

Happy Halloween

近期,由于工作之需,本君先后深入某些区县甚至农村乡镇幼儿园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广泛的调研,所到之处,可谓令人非常振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学前教育发展重要性及办好幼儿园的价值和意义,认识都很清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之大,前所未有,多数地方的幼儿园办园条件非常好,甚至有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外面看,可谓是当地最好的建筑,走进去看,置身优美环境之中,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幸福而快乐的参与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除了羡慕,就剩欣慰了,恨不得也让自己变成一名天真无邪的幼童。

看到现在很多县城和农村幼儿园此番生机勃勃气象后,本君不由得想起八年前第一次赴某县幼儿园调研时,看到那时的孩子们,拥挤在狭小的屋子里,听着老师般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讲课与活动的那番无以名状的情景,真让人感慨万千,今昔对比,可谓翻天覆地,天壤之别。

当然,从更高要求来看,欣慰之余,不免也夹杂着几分忧虑。

幼儿园去“小学化”真难

Happy Halloween

在调研中,一些地处农村或城镇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时不时都会提到一个令他们尴尬的现象,那就是:多数公办幼儿园都能严格按照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在保育教育活动中,坚决“去小学化”,不给幼儿提前教小学的拼音、写字和数学等内容,就让幼儿在各种游戏和活动中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结果,如此做法却引来了很多家长的不满和反对,再加上一些民办幼儿园与此相反的做法,让上公办园幼儿的家长们,看到的是自家孩子成天玩耍打闹,而上民办园的孩子则是既会写字又会算题,还会写读拼音,两相对比,觉得自己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于是,要么找园长讨说法,吆喝一些有同样想法的家长,"逼"着园长和老师也照着民办园的做法,要求幼儿园少做些游戏,多给孩子上课提前教小学知识。

要么宁愿多捣钱,直接把孩子领到那些能给孩子教小学知识的民办园去上。

看得出,公办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们在“去小学化”上的无奈,似乎觉得唯有顺从那些家长的要求去做才可安心。

幼儿园“小学化”原因如此

Happy Halloween

本君发现,多数园长和老师都把发生如此尴尬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家长对幼儿教育规律存在认识上的错误,认为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受传统观念影响,只把孩子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效果及暂时的单方面学习表现,作为衡量孩子慢长人生之路的唯一标准,对孩子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的其他要素,则全然不顾。

客观的说,此一说法,确实不无道理,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家长存有认识上的错误,在孩子教育与成长中,自以为是的搞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荒唐做法,害得孩子和老师都不得安宁。

但是,观察发现,其实,除此原因外,更重要的问题是,在“去小学化”的同时,有的幼儿园似乎没有做到“幼儿园化”,这才是发生这一现象的症结所在。

换句话说,在目前学前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的情况下,虽然“去小学化”成为提高质量的热门话题,但如何让幼儿园真正做到“幼儿园化”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有的家长都很现实,他们认为,公办幼儿园整天说“去小学化”,但去了小学化后,孩子除了玩耍,学不到任何知识,“有质量的游戏”在孩子身上一点也感受不到。

于是,便让孩子选择有小学化倾向明显的民办幼儿园,很自然就成为很多家长的首要选择了。

“幼儿园化”就得玩“真游戏”

Happy Halloween

据本君对诸多幼儿园调研观察,有的公办园“去小学化”,只是停留在不让孩子写字、算题、学拼音等这些表面上的做法上,即简单将“游戏”片面理解为让孩子玩耍就可以了,认为只要让孩子玩就是做游戏,幼儿园就算做到“幼儿园化”了。

没错,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说,也不管事古今,还是中外,凡是孩子都喜欢做游戏,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和生命,游戏与孩子的关系就是鱼儿和水、鸟儿和翅膀的关系一样,没有了游戏,孩子的生命将失去光彩。

但本君所要说的是,“游戏”虽然是幼儿教育与发展中的核心要素,但并不等于说,只要是让孩子做游戏,就一定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价值。

也就是说,如果游戏没质量,不是“真游戏”,就很难说幼儿园就做到了“幼儿园化”了。

或者说,要让幼儿园的游戏能够起到促进幼儿的身心、智力、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切实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成长中的特殊作用,就得让幼儿得到“有质量的真游戏”,而不是毫无质量可言的假游戏。

而幼儿园要做到让游戏有质量,就必须是以“幼儿为本”的游戏。

一是老师心中必须有幼儿。即面对每一个幼儿,老师满脑子都要装着幼儿,对幼儿的任何举动和言行,都要充满好奇与观察,对幼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给与高度的关注,在老师的内心世界,处处都要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不是幼儿内心世界所需要的和能为幼儿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毫无疑问,这是老师能不能做到有质量游戏和实现真正“幼儿园化”的最大前提。

二是游戏设计必须丰富。即必须是教师在对每个孩子心智和认知水平有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设计并组织开展能够让幼儿在身心健康、语言发展、社会适应、科学发现及艺术创造等领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千千万万种游戏,而不能是只有简单的几个千篇一律的孩子们都玩腻了的无聊游戏。

三是老师必须参与游戏。即老师既不能只让孩子做游戏而自己像一个法号司令的管教一样,对孩子指指点点,也不能在幼儿游戏时像个甩手掌柜的一样无所事事,而是要亲自参与到幼儿中去,与幼儿合作一起完成游戏,老师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卧底”在孩子之中,假装是孩子却又在观察孩子、扶助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让幼儿在游戏之中得到收获。

四是游戏必须是幼儿需要。即在开展游戏活动中,老师心里要处处时时都装着每一个孩子,在游戏中,老师不能是“我以为的就是我以为的”,不能只是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以为是的去设计与组织游戏,不能自认为对孩子有用的游戏就一定对孩子有用,不能只想得到自己所期待的游戏结果,不能对孩子所做的游戏只由老师一个人来设计与控制,而应该给孩子们充分的游戏设计和组织权,要相信孩子的毫无羁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是不能是失控的游戏。即幼儿毕竟幼儿还小,不像中小学生那样有很好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因此,老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中,也不能是任由儿童自己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缺乏支持的无效游戏,更不能是放任自流、缺乏监管的游戏。

有质量的游戏,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如此看来,要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幼儿园化的游戏,毫无疑问,关键就在教师。

也就是说,要让幼儿园真正做到 “幼儿园化”,不仅硬件环境要幼儿化,更主要的是教师这个最大的软件群体,要能做到“幼儿园化”。

因此,大力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就成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