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支撑”助推垦利高质量发展_

□ 本报记者 李广寅

本报通讯员 田鹏飞 周卫防

吕宝花是东营景明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她和丈夫将一个小水产公司打造成了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企业。但是前两年,她的公司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产业形式单一、品种单一、规模化程度低,对客户的吸引力不如以往。”吕宝花对记者说,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各地都在进行农业融合发展,景明水产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优势已经不如以往。

“要想突破瓶颈,就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参访,吕宝花开始对公司未来做大做强有了更深的认识。经过无数次登门拜访北京、济南等地专家,吕宝花求贤若渴的态度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经过不懈努力,景明水产与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等省内科研机构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开发出了40余种高科技新产品。

尝到甜头后的景明水产,又先后拜访引进中科院水生所李忠杰、刘家寿等4位科技特派员,到垦利进行渔业生产新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并对制约垦利渔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展联合攻关,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技术空间。“就在前不久,经过专家引荐,中科院院士桂建芳决定在我们公司设立他本人在省内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黄河口景明水产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同时引进了一支包含15名专家的高水平团队,”吕宝花告诉记者,也正是依托院士工作站及高等科研院校的技术资源和优势,他们公司先后开展了盐碱地名优淡水鱼类高效健康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黄颡鱼苗种本地化培育技术研究、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半咸水勃氏雅罗鱼苗种培育及养殖技术研究、滨海盐碱地淡水渔业开发、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等10余项研究课题,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0余项。如今,景明水产的产品已经形成黄河口名优水产品、中高端休闲旅游食品、特色生鲜等四大系列70余种产品,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为企业在业界树立了良好口碑。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垦利区,和景明水产一样,许多企业并没有土生土长的“金刚钻”,他们通过向外地、高校、专家借来“金刚钻”,提供平台、资金,同样做出了“瓷器活”。

没有人才支撑,就不会有垦利今天的发展。“垦利要想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在前列,突破发展的瓶颈,就必须继续大力引进专家人才。用专家人才的智力支撑,助推垦利的发展。”垦利区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王东介绍,这些专家人才激活了垦利的发展要素,他们提供的科技成果,也正在为垦利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垦利区积极吸引人才,通过政策构筑人才高地,制订出台《“黄河口英才”补贴资金评审暂行办法》《垦利区引进总部经济和高管人才扶持办法》等推进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等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推动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发展。2015年以来,垦利区先后奖补万得福、宇佳、景明水产、众力棉业、海跃等企业一千余万元。

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人才需求,为此,垦利区立足骨干企业需求,围绕产才精准对接,精准开展人才招引活动,开展“走百企、问需求、送政策”调研活动,组织力量对规模以上企业、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调研,集中向有关高校院所定向发布,增强引才针对性。通过加强高端平台载体的建设,与中科院、中国石油大学等50余家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近年来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00余项,支持企业申报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

截至目前,全区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人才载体38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院士工作站4家,这些工作站和人才的引进,正源源不断地为垦利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