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变成了“高危职业”?这是你们自找的

 

  台湾艺人高以翔在综艺节目录制现场不幸去世,引发了网络上的广泛关注,综艺节目的工作强度过大、安全保障不足成了被批评的焦点。紧接着,演艺圈内部人士也出来发声,张雨绮、宋佳、欧阳娜娜等发文说明星是高危职业。

可万没想到,演员们的报团取暖并没有赢得广大网友的同情,反而被网友吐槽在吃人血馒头。部分网友称:“明星被宠坏了,这么暴利的行业还在叫苦叫累,哪个行业不辛苦?但都没他们赚得多,如果做明星真这么苦那么转行算了。”还有网友“贴心”地为演员拟定了合同:朝九晚五、月薪两万。就问你干不干。

网友们的愤怒可以理解,高以翔去世顾然令人惋惜,但这并不能让演员这个行业变成人人怜悯的高危职业。别跟我们说你们付出了多少,先跟我们谈谈你们赚取了多少。那个自称是“豪门”的女明星,光是税就逃了8个亿,周迅、霍建华主演《如懿传》,两个人一共拿走了1.5亿片酬。

所以在广大网友看来,演员的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回报远远超过了付出。说实在的,关于明星天价片酬这件事,我始终是站在明星一边的,我觉得他们值这个价格。倒不是说他们的手艺有多精湛,只不过巨大的市场把价格推到了这个位置。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决定价格的不是我们投入的劳动和成本,而是市场的供需关系。只要市场上的需求巨大,商品就值钱。比方说一块一斤重的钻石,即使没打磨过,你看它值不值钱。明星的价格也是如此,一个明星演技再好,歌喉再棒,他能值一个亿吗?有人掏钱他就值。

我能接受明星高片酬是因为我懂得这个道理,但如果明星把他们的高片酬归功于他们的高付出,甚至认为他们是高危行业,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这就类似于一帮企业大佬讴歌996,这不臭不要脸吗?同样是996,你们赚多少我们赚多少?那感受能一样吗?

网友们当然同情不幸去世的艺人,但明星们自己可千万别扮可怜,拿了多少钱你们自己心里没点儿数吗?用郭德纲的话说:不许美化自己。而且是什么让明星这个职业变成了高危职业?明星们没找找原因吗?不是爱看刺激节目的观众,也不是让明星连轴转的节目制作方,而是明星自己。

中国有句至理名言叫做“同行是冤家”,这句话道出了市场的本质。一个行业工作强度大,并不是因为雇主压榨,而是因为竞争太激烈。就像前一阵子走红网络的纪录片《美国工厂》里讲到的,把美国工人逼到降薪、解散工会这个地步的,是中国工人强大的竞争力。

同样的道理,因为演艺圈薪酬极其可观,导致有大量人员投身其中,竞争力之大可想而知。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红,也不知道自己能红多久,所以他们只能拼命维持曝光度。一档综艺节目,你嫌强度太大你可以拒绝录制,但你看下一次节目组还会不会请你?有的是人等着参加呢。

在电影《甲方乙方》里,徐帆扮演的明星唐丽君,感觉当明星太累给自己办了个隐退发布会。可接下来呢?再也没有节目找她了。在这个圈子里,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观众们很快就会把你给遗忘。对于明星来说,高强度工作是彼此之间竞争出来的。同样的片酬,为什么找你不找他?你得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才行,所以明星为了争夺资源,最后把这个行业变成了“高危行业”。

这个世界上的高危行业很多,而相对来说,明星这个行业的弹性是最大的。大多数高危行业,人们不得不努力前行,因为那是养家糊口的饭碗,一旦失去了,生活都会遭遇困难。而对于明星们来说,降低自己的曝光率,少参加高强度的节目,仍然可以衣食无忧。所以明星们过劳,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找的。

  或许有人会问,高曝光的明星只是这个行业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还有为数众多的小艺人们跟“社畜”也没多大区别,但他们的收入却也只能勉强糊口。这些小艺人们的处境难道不值得同情吗?

这让我想起《魔鬼经济学》里对毒贩群体的分析,可能很多人都以为毒贩很有钱,豪宅名车、穿金戴银,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绝大多数毒贩收入极低而风险极大,很多人还和母亲住在一起。而他们选择加入这一行,忍受着高风险、低收入,就是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爬到金字塔顶端。然而对绝大多数毒贩成员来说,这仅仅是个幻想。

情况非常类似,小艺人们承受着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明星梦。当然对于大多数艺人来说,成为明星也仅仅是个幻想。所以,这个行业并不比其他行业更高危,却获得了比其他行业多得多的报酬。明星们玩命工作,不过是为了争夺或保住那个所谓的C位。所以明星们可千万别扮可怜,广大人民群众实在是没有同情你们的心理基础啊。

本报评论员 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