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胡虏_“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大明北伐开幕!

大明北伐1.

大明北伐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地由南方统一北方的朝代!统率明军进行北伐战争的是大将军徐达。徐达在传统的军事史上竟然没有什么名气,连那些什么吴起、白起、李广之流的名声远远比徐达叫得响亮!原因是什么?当然就是满清刻意的打压了。清朝那部《明史》竟然连朱元璋的北伐檄文都不敢记录,里面有几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让满洲皇帝心有戚戚焉,怎能让它流传后世?徐达也就湮灭于三尺尘埃之中了!他在没有与蒙古最后一位名将扩廓帖木儿交锋之时,在他的早年军事生涯中,曾有一次败绩之记录,那是对付陈友谅的猛将赵普胜时,由于种种原因,徐达失败了。除此之外,在与扩廓帖木儿交锋之前徐达没有打败仗的记录了。他与扩廓帖木儿大规模的交锋,有三次,每一次都是大兵团战役,单方投入的兵力都超过十万人。

究竟汉族士兵要怎样才能打赢蒙古骑兵?

朱元璋真容,故宫南薰殿历代帝王像,北京

这是个难题啊!当年党项人、契丹人和女真人也是马上民族,但照样是蒙古人的手下败仗。特别是女真人,在今天的河北、河南和山东与蒙古人拼杀的惨烈指数是南宋军队无法想象的。托雷指挥那场三峰山雪地战,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南宋军队守城战以襄阳和钓鱼城为最激烈,但根本不敢与蒙古军进行野战。时间到了1368年,情况不一样了!徐达带领的明军与扩廓帖木儿的蒙古军硬碰硬,究竟是否兵种相克?骑兵就比步兵更胜一筹?第一场:太原之战。在明军还没有称为明军的时候,朱元璋的部队是属于韩林儿龙凤政权的红巾军的。那时候,他的军队怎样克制蒙古军?士兵个子没人家高大,江南也不是养马的好地方,就算成了自己的骑兵,也难以对抗蒙古兵!南宋军队之所以失败,除了政治腐败之外,军队的战斗力也的确不如蒙古兵。下图显示:对付骑兵,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用方形阵或者圆形阵对付蒙古骑兵的冲锋,士兵的武器一定使用长枪!这些长枪不是一般的长,而是一丈三尺(即四米以上)长的武器,对敌时,同一战线的枪尖一律向外,斜挑对方战马。这些枪头如箭簇般挡着战马的前进,能有效阻挡敌军骑兵的冲杀。但是,这种战术仍然不能取胜,因为蒙古骑兵并不只是冲锋过来的,他们最厉害的是弓箭骑兵!成吉思汗的胜利就是靠他的弓箭骑兵!汉族步兵由于手持长枪,无法兼顾对方的箭雨,如果遇到敌军人数更多时,汉军全军覆没的可能性极高!故此,朱元璋很早就强调多兵种联合作战,而且狠抓军事情报工作,实行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的打法。在对付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后,朱元璋的军队已经很少打败仗了(除了极个别的局部战斗)。原因之一就是他动用足够多的兵力,碾压对方。比如对付张士诚,他用二十万人马!近十员大将把平江(今苏州)围个铁桶般,日夜攻打,耗时九个月,搞掂!徐达与扩廓帖木儿的太原之战,是否如此呢?

太原之战。

先讲战果:明军胜。元军败,投降4万人,战马4万匹尽为明军所有。太原被明军夺取。徐达第一次大规模与蒙古骑兵交战,就取得如此胜利,可以说,自北宋以来,汉人军队从未从游牧民族手中取得如此辉煌胜利的。俘获的战马与士兵是同样的数目,说明对方都是骑兵!这个战果是如何取得的?首先,是战略的胜利。明军攻陷元朝都城大都,元顺帝逃到上都。马上下诏命太原的扩廓帖木儿收复故都。扩廓帖木儿躲在山西,面对明军秋风扫落叶的攻势,一直没有出兵抵御。除了之前他与元朝太子有矛盾(太子想依靠扩廓帖木儿赶老爹元顺帝下台,扩廓帖木儿不答应,于是结怨),他还感受到明军所向披靡的军事压力,不敢轻举妄动。这次领命收复大都,他也采用一种战略:不与冲来山西的明军迎头相碰,而是领兵出山西北部的雁门关,绕道塞外,打算自居庸关突袭大都(今北京)。这是迅速收复大都是作战思路。扩廓帖木儿的确是个将才。之前说过,朱元璋的情报工作是十分了得的,徐达第一时间收到扩廓帖木儿的进攻路线,如果是一般将领,元大都刚刚攻克,扩廓帖木儿大军压境,元大都有可能得而复失,那么当务之急一定是回军援救大都的守军。可是,徐达的战略部署是:加快速度,直取太原!他对部下说:扩廓帖木儿空巢而出,谋取大都,那么他的老巢太原必定空虚,我军无需回师救大都,而是争取时间端他老巢。我军在大都的将军有五个卫军(一个卫有5600人),扩廓帖木儿一时半刻也无法攻破城池。那时,大都不能下,老巢又被我军端掉,他退路也没了!若他匆匆回来,我军就在半路伏击他,敌人必定覆没!他说这叫“批亢捣虚”(比围魏救赵更绝)。为了争取时间,明军的骑兵一路急行,把步兵落在后面。谁知,扩廓帖木儿正是徐达的真正敌手,他的情报工作也做得很好,他的军队还没进入居庸关,他就收到徐达直捣他老巢太原的消息。这还得了?他马上回军抢救太原。这里很有必要说说由居庸关到太原有多远了,地图上直线距离足足超过五百里!实际距离必然超过八百里(山西北部崇山峻岭,道路迂回曲折)。可是,元军竟然几乎与明军同时抵达太原城下!可见元军行军速度无与伦比!这一场面,大出徐达意外,这时,猛将傅友德出列,请缨出击。他说:此时敌军前锋刚到,他们长途急行军,必定劳累,我去给他一个下马威!徐达同意了。傅友德竟然只带着500名骑兵,迎头突击元军前锋万余骑兵!结果,元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傅友德斩杀敌兵无数而归!正是有这一次突击,使不久抵达战场的扩廓帖木儿不敢冒然攻击明军。他带来的骑兵足有十万人,也不敢即时开战,毕竟远距离奔跑,人马疲弊,怎敢轻敌?这时,轮到徐达有顾虑了。常遇春说:敌军势大,我军步兵没到,如果这时开战,胜算不大。常遇春的发言给我们几个信号:第一,明军骑兵不多,起码没有元军多。第二,明军作战,通常是多兵种联和作战,各兵种之间取长补短,然后克敌制胜。第三,徐达等人没有预料到扩廓帖木儿竟然神速行军,蒙古军的战斗力不可小觑。常遇春建议:不如今晚趁敌军原来疲惫,来个偷营劫寨!这个建议马上得到徐达的认同。正在这时,上天送大礼来了!居然敌营来人投降!谁?

常遇春说我方步兵没到,仓促接战,胜算不大。难道说明军的步兵比元朝的骑兵还厉害?这里先来说说明军的兵种构成。图一,这种火铳兵厉害吧?朱元璋是元末最先并且大量使用火铳武器的军事家。他刚攻下太平,就有一位名叫焦玉的武器制造专家带着四十杆“火龙神枪”来投靠他。朱元璋马上命徐达亲自试验火龙神枪,结果,徐达扣动扳机,神枪发射火弹,竟然穿透三层战甲!朱元璋大喜,连声说“有此枪,夺取天下没问题”!虽然明清两代五百多年几乎没有资料记载焦玉的事迹,甚至现在我们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不可置信。然而,焦玉的专著《火龙神器阵法》留传至今,国内外军事专家十分惊诧,为此书撰写序言的正是刘伯温!另外,张士诚的第一名将吕珍授意他的谋士撰写的《保越录》里,也大量提及并描述他与敌方(朱元璋部队)使用火铳武器。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围攻朱元璋的洪都(今南昌),耗时85天,没能攻克。他的军队有一次已经冲入洪都城门,却被里面的邓愈指挥火铳兵一轮枪击,陈友谅的部队死伤无数,只好退出城门。上述种种记载,都表明一个事实:明军已经大量装备了火铳武器。沐英,朱元璋的一个义子,甚至发明出无敌的火铳战法:就是把火铳兵分成三到四个梯队,第一梯队射击,第二梯队瞄准,第三梯队上膛,第四梯队装火药和埋引线。每一个梯队大约250人,总共1000人。四个梯队轮流射击,威力强劲。火铳射程一般是70步(一步为五尺,约1.5米,70步,已经超过100米),对付骑兵杀伤力颇大。虽然明代的神机营在朱棣时代才正式确立,但在建国期间,朱元璋的部队已经大量使用火药武器了,火铳枪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常遇春对他的步兵很是重视(当然,火铳骑兵更是厉害,不过,在明代火铳骑兵恐怕还是个概念兵种,一边骑马,一边装载火药,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在步兵还没有抵达战场时,常遇春提议晚上劫营,真是个好主意!他还说到另外一个问题:天气很冷!其时,正是十二月(农历),隆冬腊月,元军数百里奔驰,又累又饿有冷。我查了一下,准确日期是1369年1月9日,太原地区在这个日子前后一周以内,气温都在零下十度左右,若然明军真的能在这个晚上夜袭元军大营,扩廓帖木儿必定遭殃!故此,徐达首肯常遇春的计策,准备马上执行。偏偏这时,扩廓帖木儿的收下大将豁鼻马派人前来递投降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