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英语往事_

如果抛开美式和英式英语对于主流地位的争夺,我们看一下英语在世界的分布,定会感叹这个语言对世界影响之大,当然这与英国人在殖民时代的拓展有关。

曾飚

到英国生活一年后,我逐渐明白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别。比如在英式英语里,Asian是指南亚次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地区的人士;而在美式英语里,中国人、日本人都属于Asian。

近年来,访英的朋友越来越多,慢慢得知国内英语学习的狂热程度。每每与国内朋友聊起英美英语之别,大家都兴致盎然。在国内,李阳的疯狂英语之后,美式英语的口音逐渐占据主流。记得大学导师第一次给我打越洋电话后,问我,“你是不是在美国生活过?”

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变迁令人感慨。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初学英语时,听的是上海音像出版社的磁带,那是比较地道的英式英语口音。甚至在更小的时候,我因为好奇,星期天清晨常常坐在电视机前,毫无缘由却兴致勃勃地把一部早间英语学习节目看完了,名字叫《跟我学》。我记得节目是每周日早上8点开播,时长半小时。两位主持人,一男一女,男主持是中国人,穿一身亚麻布做的老派西装,与憨豆先生一个风格。

后来,家里给我买了一台双卡收录机。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很意外地调出了BBC的新闻广播,随着大本钟报时的声音响起,新闻节目开始,播音员低沉而冷静的开场白流淌出来,这一切定格成我理想的英语的声音。

英式英语在中国还有一处顽强的根据地,那就是《新概念英语》教材。作者是英国人亚历山大,该教材已再版多次,我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出版社曾经出版过,又发行过多少版本。当年经典的版本当属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那套,1986年版,共4本,一般人学到第三册就很厉害了。第一册尤其好玩,里面配图都是英国风格,我记得介绍单词“car”的时候,配的是英国小轿车莫里斯(Morris)的插图,而不是甲壳虫,莫里森据说是英国对标德国甲壳虫的产品。

进入《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文章短而精,几乎篇篇都是英式幽默,文字很淡,极富英国情趣,类似马三立老先生的单口相声。比如有一篇讲一个人睡觉醒来,看到天色暗,以为还是清晨,后来一看时间原来是下午了。现在想起来,这可能是讲述英国冬天时候(伦敦纬度与中国哈尔滨差不多),进入11月底,到下午3点,天色差不多就黑了。我一个朋友甚至说,冬天下午3点左右,天一黑他就想回家。

至于这套教材的第四册,一直是我的心结。因为我只学到第三册,但是读第四册的时候,依然兴趣盎然,因为都是极富文采韵味的小品文,选的都是名人名篇。凭我的直觉,如果能把这里的文章背下10篇,那么英语写作会达到一个初级作家的水准,而不是眼下自己的“论文式英语”。

凭着《新概念英语》在少年时代留下的痕迹,在今天的英国,我还能够时常找到与当初想象中的英国对应的地方。如果抛开美式和英式英语对于主流地位的争夺,我们看一下英语在世界的分布,定会感叹这个语言对世界影响之大,当然这与英国人在殖民时代的拓展有关。

在英式英语的演变中,口音也许是个最有意思的话题。我记得很多朋友抱怨印度口音的魔性,英国人听印度口音英语的感受,恐怕近似于我们听湖南人或四川人说普通话。而我们的中式口音,对他们的耳朵来说恐怕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来源:2019年11月27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4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