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营养针就活活饿死!为救儿子,温州这位父亲决定……:营养针有哪些

有一种爱,叫父爱如山;有一种大爱,叫医者仁心。两种爱相互碰撞,会产生生命的奇迹。

有一类人,因肠功能衰竭,吃啥拉啥,骨瘦如柴,只能靠输营养液勉强维持生命,被病痛折磨到痛不欲生;还有一群人,用最尖端的小肠移植技术,将责任、爱心融入其中,致力于挽救生命、解除患者身上的病痛。

8月2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大一院)成功开展浙江省首例亲体小肠移植手术。在30余名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段由56岁父亲捐出的2.5米小肠,被顺利植入儿子体内,目前,父子二人恢复良好。

小肠富含淋巴细胞,肠腔内还有大量的细菌、消化液和食物残渣,小肠移植被认为是治疗严重小肠疾病——肠功能衰竭病人的最理想方式,但因为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和术后感染,曾一度被视为医学界的“禁区”。

1

小肠仅剩40厘米,不打营养针人要活活饿死

“我就希望等病完全好了,全家人能一起好好吃顿饭!”这个朴素的愿望,在正常人眼里可能无足轻重,但对近3年没能好好吃上一顿饭的“短肠人”孔鸣(化名)来说奢侈而遥远。

24岁的他,因大小肠绝大部分坏死,经历了3次大手术,小肠仅剩40cm,吃什么拉什么,每天至少要静脉注射2000毫升营养液勉强维持生命,如果不打营养针,就会被活活饿死!

他们一家来自温州瑞安,父亲是石材水磨工,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如果没有生病,一家人的日子原本红红火火。

2015年10月的某个早晨,在瑞安读高中的孔鸣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要去上学,突然感到小腹疼痛难忍,并且呕吐不止,家里人将他紧急送往当地医院。当天下午3时,医院判断孔鸣为“急性肠梗阻、肠坏死”,为他开展手术,切掉了近2米坏死的小肠。

此后,孔鸣肠道上的毛病竟然一发不可收拾。2017年4月、2018年9月,因肠扭转引发的肠道大部分坏死,孔鸣先后在南京、温州又接受了两次肠切除手术,他的残余大肠仅存12cm,小肠只剩下不到40cm。

“生活上基本离不开人,我每天照顾他。”孔鸣的妈妈泪眼婆娑,儿子无法正常进食,长期靠静脉注射营养液补充能量,成年男子日常所需的能量无法得到满足,他的身体日渐消瘦,各种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终日只能在医院卧床,甚至开始丧失行走的能力。

人体的小肠一般长5至7米,食物经过小肠内的消化作用,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为生命运行补充养分、提供能量。小肠在整个消化系统中举足轻重,如果小肠短于1米,则意味着不能消化吸收、“吃啥拉啥”。依靠输营养液、提供肠外营养支撑的患者生命最多维持三年,在这个过程中,肝脏等器官也会因为被“闲置”许久而丧失功能,最终病人将会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2

小肠移植,成为活着的唯一希望

为了给儿子治病,孔鸣一家辗转多地求医,不仅花光所有积蓄还欠下大笔外债,但都因病情复杂而不了了之。今年8月,他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浙大一院,希望能为儿子搏回一线生机。

患者(中)一家三口

在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多器官移植团队与消化内科、输血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ICU等30余名专家的周密多学科会诊,仔细分析了病人的情况之后,认为小肠移植手术最有希望让孔鸣重获新生。

作为最难的器官移植技术之一,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小肠移植手术直到1988年才出现。国内小肠移植手术从1994年开始起步,但患者术后均存活时间较短。

从1999年起,吴国生教授已经成功开展43例小肠移植手术,最长病人存活已达20年。他也创造了诸多亚洲乃至世界纪录:亚洲首例血型不合活体小肠移植术、亚洲首例同卵双生活体小肠移植、国内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自体小肠移植、国内首例小肠延长手术、世界首例机器人活体小肠移植、世界第二例肝脾动静脉重建自体小肠移植……

即便如此,医生下刀时,仍犹如“走钢丝时,底下就是刀山”,稍有差池,就会造成极大危险。

孔鸣与父亲在血型、组织配型上很吻合,由其父提供一段小肠进行亲属间的移植的可行性很大。

不做手术,儿子活着只有无尽的痛苦;赌一赌,或许还能收获一线生机。

梁廷波(左一)、吴国生(右一)同患者父子合影

3

5个小时,柳叶刀游走在九曲回肠间

当得知自己的小肠可以救儿子,孔鸣的父亲喜出望外“别说是一段肠子,我身上的任何器官都愿意割给我儿子!”救子心切的老父亲期盼着移植手术早日到来,这样,儿子就不用再受苦了。

“患者对我们完全信任和高度配合使我们充满信心。”经过多学科专家反复研究手术方案,8月24日,由梁廷波教授、吴国生教授等主刀,为孔鸣父子开展手术。

多位专家凭借精湛技艺合力上阵,历经5个小时,终于让56岁父亲的2.5米小肠成功在孔鸣体内开始重新工作。手术非常成功!

术后,梁廷波教授为已经能自如走动的爸爸献上鲜花

术后,吴国生教授(左)在监护室探望康复中的孔鸣

午后,患者得到了新生。当他睁开眼睛,重新看到这个世界,他笑了,感激医生的付出,感恩社会对生命的敬佑。

目前,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父子二人术后恢复良好,正在康复之中。

来源:钱江晚报 小时新闻记者 张苗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值班编辑:倪王镇

猜你喜欢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