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无言掷地有声:威海市立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于夕丽_掷地有声哪里能看

大众网·海报新闻威海10月11日讯 (通讯员 段丽丽 记者 钱昱昕) 温婉,美丽,笑容和煦,举止优雅,她是患儿家属心中的“最美妈妈”,她也是威海市立医院护理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她就是威海市立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于夕丽。

于夕丽工作照

相对于医院其他科室,新生儿科比较特殊。因为新生儿不会表达,哭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更有病情危重的甚至连哭的力气都没有,怎么解读他们,更好地护理他们,是新生儿科护士工作的重点。

“与儿科不同,我们科一般只接收未满28天的超低龄的‘宝宝级’患儿。在新生儿科病房里的护士,除了对每个宝宝进行疾病的护理,生活护理也要全权负责,我们既是护士,也是宝宝们的临时‘妈妈’。”

于夕丽介绍,对新生儿护理,必须细致入微,无处不在。例如早产儿,必须尽量模拟子宫内环境,护士们从细节出发,说话走路都必须用最低音量;每个暖箱都会用遮光布盖上,减少光线的刺激;宝宝睡的床垫,用厚厚的床单做成“鸟巢”的样子……

“收住在这里的患儿,多数是因为早产、窒息、肺炎等原因住院,有些是危重症,有些是先天性疾病。尤其是危重症婴儿,生命体征很不稳定,他们一个皱眉的表情,可能就是病情变化的征兆,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新生儿科的护士长,作为患儿们的“妈妈”,于夕丽深知责任重大。“新生儿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必须竭尽所能地照顾好这些刚刚出生、远离父母的幼小生命……要24小时全程陪伴,爱心、耐心、责任心、细心都得有。除了治疗,有时候还要担当起‘妈妈’的角色,负责给他们喂奶、换尿布、洗澡……”

于夕丽说,控制医院内感染是新生儿科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新生儿宝宝十分脆弱、易感染病菌,护士们每接触一次宝宝就要洗一次手,接触完之后,还要洗一次,每天要洗上百次手。”为了宝宝们安全,于夕丽以身作则,带领护士们不厌其烦,细致于微地做好医院感控工作。

“我们科刚成立时,科里8名护士都是小年轻,都没有当妈妈的经历,是护士长手把手的教给我们新生儿护理知识……”科里的护士回忆说。

2011年12月,医院成立新生儿科,并在全市率先对新生儿监护室实行全免陪制度。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摆在护士长于夕丽面前的几乎都是空白。

“不懂咱就现学!”敢想敢干的于夕丽当即申请赴上级医院进修。在筹建科室过程中,从科室装修设计到物资搬运,她都亲力亲为,即便是扭伤导致半月板破裂也顾不上休息。

但相对于基础设施的布置,几乎一片空白的护理团队的组建则更让于夕丽倍感艰辛。面对挑战,于夕丽不等不靠,拟定了新生儿科的专业制度流程、专科护理常规、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等试行条例,并手把手地对每一位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逐个考核过关,在最短时间内就打造成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协作的新生儿护理团队。顺利通过了三甲医院的初审、复审,受到专家组的好评。

那段时间,作为护士长,于夕丽硬是有半年没休过一天假,每天工作几乎都在10小时以上。为了患儿、为了可爱的小生命们,她不知放弃了多少节假日、放弃了多少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不过于夕丽却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看着自己救助过的宝宝健康成长,再多的付出也值得。”

但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新生儿科又面临新的考验:危重症新生儿比以往多起来了!特别是高龄产妇导致早产儿分娩率的增加,对于护士们来说,任务更加繁重。

除了繁重的工作之外,有时还要面对情绪激动或态度不好的家属。作为护士长,于夕丽每次遇见情绪不稳定的家长,她都会耐心地听对方表达意见。

“其实我们医生护士的心情跟家长是一样的,都是希望能让孩子顺利、健康的成长。如果有误解,那是因为沟通不畅。”于夕丽面对家属的指责和误解总是心平气和。

“怎么护士长一点脾气都没有呢?”科里的护士忍不住为她抱不平,可就是这个从不发脾气的护士长,一点一滴的赢得了家长的信任,让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于夕丽工作照

2017年10月,新生儿科收治了一名只有630克的超低体重早产儿。这名刚出生的早产儿,身长27cm,是新生儿科成立以来接诊的最低体重患儿,低到她的身长只有成人手掌大小,新生儿科的护士们亲切地称她为“拇指姑娘”。

看着患儿浑身青紫,气若游丝,于夕丽知道,这将是一场与死神争夺的硬仗……

“像这种小患儿体重低,胎龄小,免疫力差,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善,因感染而导致的死亡率很高。”于夕丽说。在她们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夜以继日的精心救治下,“拇指姑娘”成功闯过了呼吸关、感染关、出血关、喂养关等难关,一天天强壮起来,最终康复出院。

这是新生儿科创下的一个生命奇迹,也刷新了威海市最低体重患儿的历史记录。“这位可爱的小公主目前随访各方面发育良好,活泼漂亮。”于夕丽欣慰地笑着说。

目前,在于夕丽的带领下,市立医院新生儿科已经成功开展了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的PICC技术,该项技术操作难度很高,能够使营养液和药液快速安全进入患儿体内,是早产儿的“救命通道”。

为了给早产儿提供更舒适的护理服务,于夕丽带领科室团队针对早产儿实行“一病一品”“呵护新生”品牌护理,先后创新并实施了“创新型鸟巢”“使用呼吸机患儿肢体约束法”“暖箱飘逸腕带”“袋鼠式护理”等新技术、新服务。多个专科改善项目成果显著。

对于特殊的高危儿、早产儿,在出院时,于夕丽还利用网络平台,线上指导家属做好出院后的家庭照护。成立了“早到的天使”QQ群和产科联手成立“阳光向日葵”微信群延伸优质护理服务。在她个人微信上,经常会收到众多早产儿家长发来的问题,她都会在忙碌之余,一一耐心回复。对特殊患儿,她还会亲自走入患儿家庭给予专业指导。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每年这一天,于夕丽都会在科室里举办早产儿回家活动,邀请在新生儿科获得救助的早产儿及家长举办联谊会,分享他们的育儿故事和经验,并进行科普讲座,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作为新生儿科护理学科带头人,于夕丽日常工作之余,带头抓专业知识学习及研究,撰写的10余篇论文先后发表在国家级杂志,并参与市级科研《对威海地区新生儿黄疸发展趋势及早期干预的研究》。因工作突出,先后获得“山东省最美护士”“优秀护理管理者”“优秀带教老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同时带领全科护理人员加强最新护理理论技术的学习,积极建设高素质的护理团队,2018年获得威海市护理技能大赛特等奖。

对于夕丽来说,她最喜欢看到一个个小患儿在自己的关爱下康复起来,最喜欢听到患儿出院后父母说“我们的孩子都长这么大了”。显然,对新生儿科护士这一职业的热爱已经浸入到她的血脉里了。

也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参加护理工作23年来,于夕丽始终默默付出,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地履行着护士的天职,以最无私的爱呵护着她的“患儿”,她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