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发展新工科!河南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工程师学院

原标题:建设发展新工科!我省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张静

(资料图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沈翔 摄)(资料图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沈翔 摄)

推进分类发展,支持不同类型高校参与新工科建设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200个省级一流工科专业点;建设100个新工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50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8月6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正式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方案。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建设制造业强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目标:经过5年努力,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能力

方案明确,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和我省“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建设制造业强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总体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在全省建设一批产业急需的新兴工科专业、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新课程、多主体共建的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等,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专业教师,一批工科专业点通过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能力。

主要任务

◎推进分类发展 支持不同类型高校参与新工科建设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推进分类发展,创新工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支持不同类型高校参与新工科建设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系统推进教学组织模式、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打破传统的基于学科的学院设置,在科研实力强、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面向未来发展趋势在若干领域探索建立未来技术学院。在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理工科高校,面向产业急需建设10个与行业企业等共建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推广工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鼓励高校建设校内准工厂化的综合型实训基地和集中独立的“大工程教育”实践共享平台,推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人才。

◎建设200个省级一流工科专业点

深化教学改革,建设一流工科专业。加强新工科建设,统筹布局“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发展新兴工科专业,孕育产生交叉专业,建设200个省级一流工科专业点。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开发新兴专业课程体系和新形态数字课程资源,建设600门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省级线上线下新工科课程,建设100个新工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认定50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专业教师每5年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一线实践

推进产教融合,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探索实施工科大学生实习“万人计划”,认定50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布局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为一体的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拓展实习实践资源。搭建校企对接平台,组织有关企业和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加强项目指导和管理,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

实施双向交流,强化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标准体系,把行业背景和工程实践经历作为工科教师考核、评价和聘任的重要内容。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及重大科研项目,实施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计划,搭建工科教师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等工程实践平台。支持高校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授课,开展行业企业在职人员培训。工科专业教师每5年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工程一线实践,新入职工科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逐步实现专业教师工程岗位实践全覆盖。实施工学院院长教学领导力提升计划,依托有关高校和行业企业培训机构,加强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工程意识、产业敏感度和教学组织能力。

◎50%以上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一项训练项目或赛事活动

加强专创融合,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建立完善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及转换机制,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训练、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导师培训,注重培养工科学生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思维,提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学科竞赛体系,发挥“互联网✛”大赛引领推动作用,努力使50%以上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一项训练项目或赛事活动。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多种职业资格和能力证书。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激发工科学生技术创新潜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创客空间、孵化基地等条件,建立健全帮扶体系,积极引入创业导师、创投资金等社会资源,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对接平台,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深化工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支持高校开展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

引进优质资源,深化工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工程教育资源,合作举办中外工程教育合作办学项目,深化学生互换、课程互通、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等实质性合作。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工科高校战略联盟、金砖国家网络大学等工程教育国际合作网络,提高我省高校国际工程教育影响力。

此外,加强专业认证,构建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按照工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和新工科专业质量标准,开展专业自我评估,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结合一流工科专业点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实施专业评估,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高校工科类专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支持高校开展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扩大我省高校国际专业认证总体规模。支持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发布人才需求报告,汇聚社会力量共同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