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讲台的中学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解说】近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经过70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建起了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而这其中,少不了中国教育人的努力和创新,北京十一学校的老师们,就是其中的代表。

十一学校创建于1952年,以国庆日命名,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1996年被批准为北京市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取消固定班级,推行选课走班,学校有300多门课程和200多个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一时引发了广泛地关注。

而回忆起最初进行改革的过程,参与了改革的王春易老师说,多年固定班级的模式被打破,班主任的取消,对教师的挑战很大,学生家长也充满各种担心和焦虑。但选课走班只是一种形式,主要还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

【同期】北京市十一学校 老师 王春易

每一个学生,他的兴趣爱好,他的理想目标,都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如何成就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想只有提供不同的,多样的丰富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的选择,更好的去找到自己、去成就自己,去发现自己。

【解说】推行选课走班后,十一学校4000多名学生,就有4000多张不同的课程表。学校取消了老师的办公室,设置了学科教室,按照学科特点布置教室,将老师的教学、办公和学生的答疑放置在一个空间,缩小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此外,学校还拆除了教室里的讲台和讲桌,提出这一倡议的闫存林老师说,这其实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变化。

【同期】北京市十一学校 老师 闫存林

原来好像老师站在讲台上,他是一个知识的一个权威,但是当今社会,因为学生可以从各个途径获得很多很多,连老师都不知道的知识。于是这个讲桌就没有很大存在必要了,学生和老师在知识获取这一方面是平等的。那么,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就不是一个知识传授者,应该是个学习的具体指导者。

【解说】2016年,学校在选课走班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改革,从教转向学,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二传手,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老师的引导相结合。

【同期】北京市十一学校 老师 刘赛男

刚入职的时候,我更关心的是我教得好不好,学生喜不喜欢我。现在我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没有被激发,学生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我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什么帮助。

【同期】北京市十一学校 老师 葛方圆

学习已经越来越成为学生一件自主管理、自主去落实的任务,而且也非常能够启发学生的自我系统。

【同期】北京市十一学校 老师 曹书德

过去为了让学生考一个很好的分,以灌输为主,现在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同期】中国基础教育70年的发展史,也是新中国从落后走向振兴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1.6年,2018年,这一数字已提升至10.6年。1949年至2018年,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0.4%提高到81.7%,小学净入学率从20%提高到99.95%,初中毛入学率从3.1%提高到100.9%,高中毛入学率从1.1%提高到88.8%。而现在,不少奋斗在一线的教育人们,也还在不懈努力和创新,除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更是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

张子胥 北京报道

编辑:符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