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如何服务育人方式转变 搜狐网怎么了

技术装备推动教育发展

智慧备课、云课堂、3D技术、机器人……在博览会的展台上,先进的技术装备层出不穷,教育装备的转型在为教育教学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变革。

食用菌培养、生态瓶制作、扫描月表地貌……在教育技术装备学校案例展示区,几十个展台上呈现的都是上海市各学校日常拓展课程的内容。截至2018年底,上海已经完成755个创新实验室和871个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体验教室建设。

信息互联也为教学科研带来便利。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一所乡镇小学的教师上课能够得到区里、省里学科专家的实时点评,“一地上课+异地评课”的混合研修模式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新途径。

“技术及其承载物和装备,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在成为教育发展的创生力。”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说。

从课桌椅的变化到数字化校园、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等新型学习空间打造,物理空间的变革也展现着面向未来教育的全新理念。

在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学情管理是在移动学习空间上实现的,学生通过手机查询作业完成情况、预约教师辅导、互助学习、选修大学体验课程等。“移动学习空间促进了课堂效益的提升。”校长阮为说。

智慧教育根本在于育人

信息时代的教育目标就是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而教育技术装备的转型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教育信息化一定要坚守教育的初心。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博览会主论坛上,“坚持育人为本”是每一位专家都在强调的重点。

“技术的应用是为了促进人才的培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认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立足社会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找准方向,防止异化。”

“教育技术设备并不是越先进越好,毋庸讳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技术异化、设备异化、概念异化和利益异化的现象。”对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李永智建议,一定要坚持“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教育”指导思想,用统一规划、标准去做系统化的建设。学生的近视不能增加、学校的大屏不能增加,学生的课业减少、教师的使用负担减少,做好支撑个性化教育的数字资源构件和生成系统的基础建设等都是辅助性的判断指标。

《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09日第3版